千古谎言!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这对“圣君良臣”,二者相互塑造,使得君成了圣君,臣成了良臣,两人之间那份千古难遇的君臣情谊,一千多年来,在史海上空中一直经久不息传颂着,为后世君臣所效仿,为人们所溢美 。魏征以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以“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为信条;“犯颜直谏”,敢拂逆主子的逆鳞,而主子不以为忤逆,因而成就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贞观盛世” 。
魏征生平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邢台市人 。历任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监察御史 。贞观七年,封为郑国公,死后赠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对各种书籍、学问能够融会贯通,有远大志向 。《旧唐书·魏征传》说魏征“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
曾出家当过道士 。因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年纪轻轻的魏征出家当了道士 。
曾做过李密的文学参军 。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丞元宝藏任为书记 。元宝藏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 。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劝黎阳守将徐世绩归唐 。
曾做过太子李建成的僚属 。魏征回到长安后,被太子李建成召为僚属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及早动手先发制人 。还曾为李建成献出除掉李世民的计策多条 。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事变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后,把魏征抓来痛骂:“你为何离间我兄弟情感?”魏征则从容答道:“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哪会遭今日之祸?”
李世民由于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他,而且还让他任谏官之职,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升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
魏征劝谏唐太宗节俭,爱惜民生,他自己在个人生活中更是严格约束自己 。魏征一生一直保持朴素的作风,居住的房屋又旧又小,太宗几次要为他建造新房,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
君臣相悦
唐太宗曾问魏征道:“怎么样才算得上是明君和暗君?”魏征回答:“明君是兼听各方意见;昏君是偏信自己宠信的人的话 。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还不知道 。”太宗深表赞同 。
贞观二年(628),魏征授秘书监,并参于朝政 。太宗下诏将官员郑民女儿纳为妃子 。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人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 。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他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决定收回成命 。但房玄龄等人却坚持要执行诏令 。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 。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 。魏征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因为此事会加害于他 。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 。”太宗听罢收回了诏令 。
太宗出行驻跸洛阳,经过昭仁宫(在今河南宜阳)时,由于供应不周而大发脾气,责罚负责供应的官员 。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由于责罚臣子和百姓不提供精美食物,还以地方官员进献物品的好坏多少来定赏罚,引起天下四方叛乱的 。这些都是陛下亲自经历的事情,今天却为何还要仿效呢?陛下以供应不周责备官员,臣担心就会有人顺承旨意,进献美食宝物 。一旦形成为风气,将会弄得民不聊生 。上天让陛下代替隋朝,陛下正应该兢兢业业,谨慎节约,怎么还能责备不够奢华呢?”太宗被这番话震惊了,沉思了一会说道:“若不是你,朕听不到这些 。朕从前攻打隋朝时,经过这里时,买饭而食,租房而居 。今天能有这样的供应,该知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