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谎言!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 三 )


太宗一日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高兴地耍玩 。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 。魏征看到这一切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太宗怀中 。太宗宁可失去心爱之物,也不敢叫魏征抓住他玩物丧志的小辫子 。
唐太宗鉴于兵源短缺而应宰相封德彝之请求下诣征用不到参军年龄的少男入伍 。当诏令转到门下省时,魏征竟拒诣意而不签字 。太宗大怒,直斥道:“我已经决定这样做了,这件事与你有什么关系呢?”魏征回道:“竭泽而渔,来年无鱼;焚林而猎,来年无兽 。少男充军,租赋杂徭下降,更何况兵不贵多而贵精,不需要凑数的 。”这个刚直不阿的魏征就是这样一点面子也不给九五至尊的帝王 。
【千古谎言!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魏征的十思疏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离隋朝亡国不远,教训历历在目还能励精图治 。但随着功业日隆,贞观中期他渐渐奢靡起来,也开始“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奢靡怠惰,荒于政事,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 。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
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 。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 。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千古流传的“以人为镜”
《新唐书·魏征传》记载:贞观十六年(642),郑文贞公魏征染病卧床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他送药的人往来不绝 。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征的宅院里住着,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 。唐太宗又与太子李承乾一同至到他家探视,魏征一生节俭,家里连像样的居室都没有,唐太宗立即下令把宫中的材料拿来为魏征修建大一点的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