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年的征战史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 六 )


日本大规模吸收汉文化是在唐朝 。据史书所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 。每次总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附使船同来中国 。如六五三年(唐高宗永徽四年),日本派出两批使船,每批各有留学生、学问僧一百二十余人 。七一六年(开元四年),日本使船总人数有五百五十六人 。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日本使船总人数有五百九十四人 。六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日本使船总人数有九十余人 。八三四年(唐文宗大和八年),日本使船总人数有六百五十余人 。至于附商船往来的日本学生和僧徒,为数也不会少 。唐时汉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佛教的各个宗派,大体上都移植到日本,给日本文化以巨大的影响 。唐后期商业发达,唐商船经常来日本,见于记载的多至数十次 。足见两国经济上也有重要的关系 。唐与日本往来,态度都很友好 。例如开元初年,日本使者请儒生授经学,唐玄宗使四门助教赵玄默到使者寓邪传授儒经 。七七五年(唐代宗大历十年),日皇授遣唐使节刀,告诫使者说,“卿等奉使,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隙,毋为诡激,判官以下违者,便宜从事” 。唐玄宗变通“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惯例,选名儒就寓邸授经,满足使者的要求,不因国家强盛而表现骄吝 。日皇因唐丧乱而预戒使者,不许有非礼行为 。两国统治者彼此以善意相待,反映了两国人民友好的愿望,是值得表扬的 。
四 西方
吐谷浑——隋场帝灭吐谷浑国,设置郡县 。隋末,吐谷浑伏允可汗收复故地,攻击隋边境 。唐初,伏允仍经常扰边境 。六三五年,唐太宗使李靖、侯君集等率兵分六路进攻吐谷浑,伏允大败自杀 。唐立伏允嫡子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吐谷浑国可汗 。六六三年,吐蕃攻破吐谷浑,吐谷浑可汗率部属逃奔凉州,吐谷浑亡 。从此唐与吐蕃接境,军事接触以外,还有更多的文化和经济接触,有利于吐蕃社会的发展 。
泥婆罗国——泥婆罗(尼泊尔)在吐蕃西南 。唐太宗时,使官李义表往天竺,路经泥婆罗,国王大喜,优礼相待 。此后,泥婆罗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 。
五天竺——天竺分中、东、南、西、北五部 。唐高祖时,中天竺王尸罗逸多(玄奘《大唐西域记》称为戒日王 。六○六年至六si八年)征服四天竺,为天竺著名的国王 。六三六年,中国名僧玄类到中天竺,曾得尸罗逸多隆重的奖励 。六si一年,尸罗逸多以摩伽陀王名义,遣使来朝聘 。唐太宗也遣使厚礼报聘 。王玄策出使到天竺,四天竺诸国都遣使从王玄策来聘 。六si八年,王玄策等在中天竺,尸罗逸多病死,国内大乱 。叛臣阿罗那顺篡位自立,发兵击王玄策,夺诸国聘礼 。王玄策逃到吐蕃 。吐蕃出兵一千二百人,泥婆罗出兵七千余人,从王玄策击败阿罗那顺 。这是王玄策向掠夺者收回诸国聘礼,不是唐与中天竺发生战争 。
唐与五天竺诸国,聘使常有往来,到唐玄宗时次数更多 。七一四年,南天竺国王请唐攻大食、吐蕃,南天竺愿出兵助战,并请唐给军名 。唐玄宗给予怀德军名号 。
唐太宗分唐本部土地为十道,店玄宗分为十五道 。本部以外,与四方诸国有两种关系 。一种是内附关系 。唐在内附国置都督府或州,任国王为都督或刺史 。都督和刺史都是子孙世袭,在本国内有自主权,对唐朝有“朝贡”及出兵助战等义务 。这种府州,统称为羁縻州,受本部边境上诸道的都督府及本部边境内外的都护府统率 。一种是“朝贡”或朝聘关系 。这种国家有些与唐仅仅是使者往来,有些虽然受唐封号,实际上并无隶属关系 。
当唐朝全盛时期,羁摩州数量很大 。《新唐书·地理志》总计羁縻州数目说“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州九十 。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者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 。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 。‘蛮’隶江南者为州五十一,隶岭南者为州九十二 。又有党项州二十四,不知其隶属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羁縻州土地如此广大,居民种族如此繁多,就经济文化说来,多数是落后的游牧部落 。他们内附的原因,除了战争失败,一般是想得到唐朝廷的保护,也想得到经济文化上交流的益处 。唐朝廷接受内附的原因,主要是要表示国家声威的远扬,其次是允许内附部落迁徙到本部境内,作为本部户口的补充,此外并无更多的要求,所以羁縻的意思,就是来去任便 。羁縻州的来去,对唐朝廷利害不大,但国力的盛衰,却由此体现出来 。唐前期羁縻州先后来归,唐中期以后,在剑南、岭南等道还保留一部分,其余都被强国夺去或自动离去,来是盛世,去是衰世,原因是明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