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年的征战史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 二 )


唐高祖起兵太原,准备进取关中,先向始毕称臣,借以防止刘武周引突厥兵袭击太原 。六一九年,始毕死,弟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相继为主 。颉利立始毕子什钵苾(音剥必bōbì)为突利可汗,使统率东面诸属部 。颉利勾结诸割据者,连年入寇,深入唐国境,攻破城邑,掳掠人口和财物,甚至长安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六二二年,颉利引骑兵数十万人分路入侵,一路到晋州(山两临汾县),一路破大震关(在甘肃陇西县),唐全力抵御,又遣使者郑元(音孰shú)去求和 。郑元对颉利说,唐与突厥,风俗不同,突厥即使夺得唐地,也不能永久占领 。被掳掠的中国人,都归掳掠者私有(充当奴隶),你有什么好处 。你不如收兵回去,唐每年送给大量财物,全入你的库藏,这才是你的好处 。颉利为唐兵所阻,听了很满意,退归塞外 。郑元这些话,说明唐朝有责任消灭这个侵略国,因为无论入侵或谋和,都是中国的大害 。颌利讲和后,依然连年入侵 。六二四年,有人建议说,突厥所以经常侵掠关中,目的在夺取长安积聚的财富,如果焚毁长安,突厥也就不来了 。这是多么怯懦荒谬的见解,唐高祖居然听从这个建议,派人到樊(樊城,在湖北襄阳县北)邓(河南邓县)一带寻求可建都的地方 。太子李建成等赞成迁都,唐太宗劝阻,说,给我几年的期限,一定捕获颉利,听朝廷发落 。迁都算是停止了 。当年,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全国兵力深入到豳州(陕西邠县),唐太宗率兵抵御,双方兵力,多寡悬殊,唐将士惊惧,不敢接战 。唐太宗亲率一百骑出阵,在阵上离间颉利、突利二人,使自相疑忌 。颉利要战,突利不从 。颉利使突利到唐营讲和,突利与唐太宗私结为兄弟,突厥开始趋于分裂 。
六二四年,唐己消灭诸割据者(朔方郡割据者梁师都除外),中国得到统一,开始对突厥采取主动,准备进攻 。六二五年,唐高祖告朝臣们说,突厥贪婪无厌,我要用武力征服它,今后不再用平等国礼,给突厥文书改用诏敕 。突厥在边境上到处入侵,唐兵到处抵御,形势仍是对突厥有利 。六二六年,唐太宗即帝位,唐真正成为统一的国家,与突厥对抗的形势才有根本的改变 。
唐太宗刚即位,颉利率大兵进到渭水便桥北,离长安只有四十里路程 。唐太宗表示镇静态度,率兵到便桥南,隔渭水与突厥对阵 。颉利望见唐军容齐整,知道有备,不敢轻率决战,要求讲和 。唐太宗允许讲和,在便桥上与颌利会盟 。颉利取得大批金帛,心满意得地引兵退去 。唐太宗对朝臣说,我不打突厥,反送给金帛,为的让他们骄惰,以便一举消灭,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就是这个意思 。突厥利在掳掠,专靠防守是不能阻止掳掠的,唐太宗决心灭突厥国,这确是唯一可行的自卫法 。
唐太宗每天引十二卫小将和士兵数百人到显德殿前练习时术,告诉他们说,外国入侵,本是常事,可怕的是人主安佚忘战,寇来束手无策 。现在我不让你们掘池筑花园,专教你们学弓箭,平时我做你们的教师,战时我做你们的将帅,这样,中国人也许可以得到平安 。唐太宗亲自考试诸卫习射人的技艺,好技艺得优赏,诸卫的长官也得上等考(成绩) 。在唐太宗和诸卫长官督促下,几年间诸卫府兵都成了精锐 。唐太宗是善于将将和将兵的大军事家,他在内战中积累起极丰富的经验,一看敌阵,就知道敌阵强弱处所在 。他常常用己方的弱兵当敌方的强兵,用己方的强兵当敌方的弱兵 。己方弱兵受敌强兵压迫,后退不过数十百步,己方强兵已经突破敌弱兵阵地,进入阵后再反过来攻击敌兵的后背,敌兵前后被击,无不溃败 。他的部将李靖、李勣等人,都是百胜名将,诸卫兵又都是精锐,灭突厥的力量是具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