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年的征战史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 九 )


唐太宗曾使李靖教侯君集兵法 。侯君集对唐太宗说,李靖将要造反 。唐太宗问缘故 。侯君集说,李靖只肯教粗的,精深处不肯教,因此知道他有异心 。唐太宗问李靖 。李靖说,我看,侯君集想要造反 。现在国内已经平定,我教他的兵法,足够制服四裔,侯君集硬要我全部教给他,不想造反想什么!侯君集灭吐谷浑、高昌两国,是善于用兵的,后来果然谋反 。李靖这段话也含有一些道理,因为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兵法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当然,只是最高表现的一种),在内战中取得的经验,对付境外落后国,确是绰有余裕,唐前期大拓疆宇,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是,突厥如果统一,不分裂为东、西两国,唐将无力灭突厥;西突厥如果统一,不分裂为东、西两部,唐也将无力灭西突厥 。西突厥自己制造内乱,唐才有机可乘,运用战争经验,先取天山南路,然后出主力军夺取天山北路,一举扩境到里海 。唐武功比西汉(汉武帝时)更盛,原因是西汉的敌国是统一的匈奴,唐的敌国却是分裂的东突厥和西突厥 。
(2)灭西突厥后唐与西北方诸国的关系
唐灭西突厥,政治势力越过葱岭,同许多国家发生关系,成为诸国的保护者 。早在六三一年,康国遣使来求内附 。唐太宗不肯接受,说,康国内附,如果遇急难,中国有责任去救援,行军万里,岂不疲劳 。当时西突厥还很强盛,唐不可能接受康国的请求,是可以理解的 。在势力进入西域以后,情形就有变化,葱岭以西诸小国,先后都成了唐的附属国 。这些附属国不少是文化较高的农业国,被游牧的西突厥威胁和征服,当然不如依附唐朝,对本身有利,因之,唐朝势力的向西延展,在经济文化交流上,唐与诸附属国都得到益处 。
内附诸国按地区可分为三大地区 。
帕米尔高原地区:
识匿国——在唐葱岭守捉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西五百里 。六si六年,识匿国与似没等国各遣使者来朝 。唐玄宗时,授国王以大将军官号 。
俱蜜国——六si二年来朝 。唐高宗置至拔州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 。
护蜜国——唐高宗置鸟飞州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 。唐肃宗赐国王姓李 。
以上诸国都在帕米尔高原内,地当葱岭内外的交通要道,吐蕃、大食都想夺取,但诸国倾向唐朝,愿受唐保护 。
锡尔河以南至阿母河地区:
康国——两汉时康国称康居国 。国王的祖先是月氏人 。月氏原住在祁连山北昭武城(甘肃高台县境),被匈奴压迫,向西迁徒 。西汉时康居与大月氏本是两个游牧国,后来月氏人统治康居,成为隋、唐时的康国 。唐太宗时,曾遣使来求内附 。六五八年,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任康国王为都督 。康国的附属国即所谓昭武诸国都随同内附 。
昭武诸国名如下列:
安国——贞观初年,安国遣使来朝 。唐高宗置安息州,任安国王为刺史,又在东安国置木鹿州,任东安王为刺史 。
曹同——曹国在康国东,分东曹、西曹、中曹三国,都附属于唐 。
石国——唐初,石国,遣使来“朝贡”,唐高宗置大宛都督府,任石国王为都督 。
米国——米国在康国东南 。唐高宗置南谧州,任米国君为刺史 。
何国——何国在康国西 。唐高宗置贵霜州,任何国君为刺史 。
火寻国——火寻国(《元史》作花刺子模)在阿母河下游,与唐通“朝贡”,史书不载置州事 。
伐地国——伐地国是否内附,史书未载 。
史国——史国在康国西南 。唐高宗置佉沙州,任史国君为刺史 。
以上是昭武九姓国,其中康国、石国最大,康国又是诸国的宗主 。康国最先要求内附,是想得到唐朝的援助,抵抗大食的侵入 。内附后,其他诸国也有相同的要求 。唐和这些国家结合,同抗大食,应该说,在葱岭外是可以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