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年的征战史大唐如何抵御外来敌国侵略?( 四 )


内附诸部有总称为铁勒的回纥、拔野古、仆骨(仆固)、同罗、浑、契苾、多滥葛、思结、阿跌、跌结、斛薛等十一部,以及葛罗禄、骨利于、白霫等部 。又有黠戛斯(结骨、坚昆)部,游牧地在铁勒的北面,有众数十万 。六si八年,黠戛斯酋长入朝,唐太宗置坚昆都督府,任酋长为都督 。
二 东北方
高丽——隋炀帝攻高丽,引起国内民众大反抗,对中国统治者应该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唐高祖曾和高丽国交换本国流亡人,高丽送还中国流亡人将近一万,足见高丽对唐朝的态度是友好的 。唐太宗灭突厥,高丽愈益表示友好 。唐太宗却滋长了侵略野心,自恃国大兵强,企图加害弱小的邻国,以为一定能得到胜利,事实和愿望恰恰相反,他得到的是悔不可追的失败 。
二年,高丽西部酋长泉(姓)盖苏文(名)杀高丽大臣百余人,又杀国王高建武,立高藏为国王 。泉盖苏文专擅国政,用严刑立威望,高丽内部自然不能相安 。唐太宗觉得有隙可乘,六sisi年,决定亲自率兵往攻 。群臣多上书劝阻,裕遂良建议说,派二三猛将率兵四五万出战,即可成事,不必亲往 。唐太宗不听 。唐太宗和外国作战,都是命将出师,这一次独违常例,一定要自己去,原因是(一)隋炀帝侵高丽大败,唐时群臣和兵士还留有疑惧的心理,唐太宗宣布五条“必胜之道”,就是要解除疑惧,事实上疑惧确是被解除了;(二)唐太宗自以为有必胜之道,发生骄做轻敌的心理,要亲自去炫耀“老人”的本领,后来用兵失败,主要是因为骄傲轻敌 。当然,更主要的还在于战争的正义性不在唐太宗这一边而是在高丽那一边 。
四年,唐太宗派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战舰五百艘,载士兵四万三千人自莱州泛海向平壤 。派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兵六万及一部分西北方胡兵向辽东,两军合势并进 。又令新罗、百济、奚、契丹配合唐军分路击高丽 。六si五年,唐太宗率诸军自洛阳出发到幽州 。李勣、张亮两路都获有战果 。盾太宗亲到辽东城下督战,唐兵破辽东城,又取白岩城(辽宁辽阳市东北)、盖牟城(辽宁盖平县) 。唐太宗进军攻安市城,高丽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十五万人救安市,唐太宗看到大量敌兵,高兴得亲自上阵指挥 。李道宗献计说,高丽全国兵都在这里,平壤守备必弱,请给我五千精兵,直攻平壤,这样,数十万敌兵必然溃败 。唐太宗似乎不曾听见,一心指挥作战 。唐军大破高丽军,高延寿、高惠真率残兵三万余人到军门投降 。唐太宗对二人说,东方年轻人,在海边跳来跳去,说到打仗,那能比得上我老人,今后还敢同皇帝打仗么?又写信给太子(唐高宗)和留守大臣高士廉说,我做将官,本领怎样?这都是骄气十足的表现,他当然知道李道宗献的是好计,只是以为击破高延寿主力军后,率大军到平壤城下受降,更能满足自己的骄心,因此当作不听见 。唐军百计围攻安市城,守城人坚守不屈,这时候天气寒冷,草枯水冻,粮食又快用完,兵马无法久留,战无不胜的唐太宗只好从安市城下退兵回国 。唐军夺得十个城,掳获辽、盖、岩三州居民七万人,算是这次战争的收获 。盾太宗深悔不该出兵,叹道,魏征如果活着,一定不让我走这一趟!唐太宗行施欺骗高丽军民的手段,确是用尽心计,但是他终于失败了,百战老人并不比东方年轻人强多少 。
唐太宗当然不肯认败 。六si六年,又谋攻高丽 。朝臣建议:派遣偏师,轮番攻击,使高丽民众不得耕种,几年以后,田野荒废,人心不固,鸭绿江以北,可以不战而得 。这是非常险恶的计谋,店太宗采取了,派出海陆两军,在高丽境侵扰 。六si八年,唐太宗大造船舰,运送军粮,准备明年发大军三十万人灭高丽 。六si九年,唐太宗死去,战事暂时停止 。六六○年,唐高宗派遣苏定方等率兵十万渡海,与新罗国合力攻破百济国,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 。六六一年,百济人起兵抗唐,收复大部国土,唐将刘仁愿、刘仁轨守熊津城不走 。六六三年,百济国王引日本国救兵与唐军相拒,刘仁愿、刘仁轨等击败日本兵,烧日本船四百艘,百济国境全部被唐军占领 。唐兵联合新罗兵,威胁高丽南方,高丽处境更困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