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永安遗嘱名为托孤实为防止诸葛亮篡权!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国打败,退回到鱼复,改鱼复为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就把诸葛亮和李严找来,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以上两人 。刘备明知诸葛亮和李严不合,为何要托孤二人?
这年四月,刘备死于永安宫,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智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取而代之”,同时,他还把二儿子鲁王刘永叫来,让他告诉刘禅,你们兄弟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同样的话,刘备还写成诏书敕令刘禅:“你与诸葛丞相共掌国事,一定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 。”这就是永安宫刘备的托孤遗嘱 。
网络配图
这份托孤遗嘱中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刘备遗嘱中涉及到的曹丕!如果考虑到曹丕这个因素,可以看出,刘备的托孤遗嘱暗藏着很大的玄机 。
曹丕于公元220年正月接替曹操任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了皇帝,同时把汉献帝降为山阳公,改年号为魏黄初元年,变故传到蜀地,刘备等人认为汉献帝被曹丕杀死了,还为此举行了丧仪,刘备手下的大臣许靖、糜竺和军师将军诸葛亮等人上书刘备,说曹丕是“篡夺了皇位,灭亡了汉室”,因而刘备应该当皇帝,以便接续刘邦、刘秀的汉朝帝业 。
那么,刘备在遗嘱当中提出曹丕,是真有所指吗?还是让我们看看,刘备死后诸葛亮都干了些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相父”的 。
刘禅登基后,继续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还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实际情况也是,自刘禅登基至建兴十二年秋天诸葛亮死,刘禅几乎就没有干过一件皇帝该干的事情,整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只在建兴四年时记载过都护李严“筑大城”,其他都是诸葛亮干了什么什么!如果说,刘禅初登基年龄还小,又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那么,刘禅成人以后呢?尤其是,战时国家,所有的皇帝都会及早确立太子,而诸葛亮在世时,蜀汉不但没有确立太子,也没有人提出过这个建议,还有,另一个托孤重臣李严,刘备给他的任务是“统内外军事”,可刘备死后,李严就没有“外军事”可统 。
网络配图
建兴十四年,刘禅到湔县观看汶水水流,十天后返回成都,这表明,他终于走出皇宫,可以亲自巡视自己的这个国家了,延熙元年(公元238),立刘璿为太子,延熙九年(公元246),蒋琬死后,刘禅“自摄国事”,也就是自己来发号施令管理国家了 。
更重要的是他对待诸葛亮的态度,诸葛亮死后,刘禅发了一道诏书,给了诸葛亮很高的赞誉,说他的丰功伟绩可以和殷商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媲美,必将“永垂不朽”,说因为诸葛亮的逝世,“我哀伤悲痛,肝心欲裂”,但是,诸葛亮却只是葬在汉中的定军山,直到景耀六年(公元264)才下诏给诸葛亮建立祠庙,而这距离诸葛亮逝世已经过去了30年!就这还是因为,百姓们每到传统的节日和祭祀日,都要自发地私自到田间道路上祭奠诸葛亮,为了规范这种后果不可测的行为,刘禅才接受了臣下的建议,给诸葛亮建立了祠庙,而这个祠庙并没有建立在成都,是在沔阳,这难道是一个正常的待遇吗?
回过头来再说把诸葛亮比曹丕,诸葛亮会像曹丕一样篡夺蜀汉吗?肯定不会,因为一切假设都不是事实,事实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诸葛亮不会篡汉,不代表刘备没有这个担心,刘备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和汉献帝相比,不具有丝毫优势,诸葛亮和曹操相比,各方面条件都要优越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