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备是怎么通过三顾茅庐考核诸葛亮?

【揭秘:刘备是怎么通过三顾茅庐考核诸葛亮?】刘备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 , 在早年“贩履织席”之时 , 便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 与皇室攀宗亲 , 已有“我为天子”之语 。及见黄巾起义 , 即生“上报國家 , 下安黎庶”之思 , 与关羽、张飞结拜 , 招兵买马 , 投军从戎 , 遂厕身政治 。厕身政治后 , 刘备先后依于刘焉、卢植、朱隽、陶谦 , 甚至吕布也一度成为靠山 。最后奔曹操 , 靠袁绍 , 依刘表 , 身边逐渐聚集了武如关羽、张飞、赵云 , 文如孙乾、糜竺、简雍之流 , 初步赢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
但是 , 这也让天下枭雄深刻地认识到了刘备的野心与竞争能力 , 曹操所谓“天下英雄 , 唯使君与操耳” , “备乃人杰也 , 今若不击 , 待其羽翼既成 , 急难图也” , 将其视为必欲除之的对象之列 。自此 , 刘备从依曹操 , 依袁绍 , 依刘表 , 最后被曹操追杀 , 被袁绍追杀 , 为刘表部下不容 , 受困在新野小县 , 已无立锥之地 , 随时面临曹操大兵压境的危险 , 到了诸葛亮所说的危难之时 , 前途难卜 。此种情形下 , 刘备寻找新的出路已迫在眉睫 。恰值此时 , 刘备因荆州依刘表几乎被蔡瑁所害 , 亏得的卢马神勇相救 , 使得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水镜庄的司马徽 。
司马徽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备所以“命途多蹇”就是因为“左右不得其人” , 也就是缺乏人才 。此前刘备对人才并无深刻的理解 , 他以为诸如孙乾、简雍这些“白面书生”(司马徽语)之流便就是人才 , 所以纵观刘备此前战绩 , 可为人道者并不多 , 特别是灭黄巾后须直面实力强大的军阀如袁绍辈便只有逃走的份儿 , 更别说如曹操之流的枭雄 。司马徽的提醒 , 让刘备如梦初醒 , 所以当夜“寝不能寐” , 求贤之思已勃然兴起 。
正遇徐庶相寻 , 立刻拜为军师 , 便大胜曹仁、李典两万五千大军 , 夺取了曹操的樊城 , 迫使曹仁、李典远遁 , 是平生第一次自己攻城掠地 。这一大胜更增强了刘备对人才作用的认识 , 于是 , 当徐庶被曹操骗去之时 , 如遭灭顶之灾 , 大喊“元直去矣 , 吾将奈何”!值此 , 刘备真正认识到了人才在决定命运方面的决定作用 。但刘备对于人才的寻求有自己的标准 , 比如徐庶以单福名初见刘备 , 为了考查刘备的人品 , 便以的卢马赠人相劝 。刘备闻言甚不以为然 , 可以看出刘备用人的不苟 。
刘备通过对司马徽和徐庶的询问了解到诸葛亮 。三十五回司马徽告诉刘备说“伏龙、凤雏 , 两人得一 , 可安天下” 。刘备闻其说便再三问询伏龙、凤雏情形 , 然司马徽却避而不答 。致使刘备“因思水镜之言 , 寝不成寐” , 甚至半夜闻有人(单福)来 , 起床密听 , 闻之大喜 , 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 。及在得而复失徐庶的情况下 , 徐庶又专程推荐并高度评价诸葛亮 。刘备要徐庶将诸葛亮请出 , 徐庶说“此人不可屈致 , 使君可亲往求之 。若得此人 ,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 将诸葛亮的才干与姜子牙、张良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