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为何国家反倒繁荣昌盛

明代文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道:“泰昌(1620年8月~9月 ,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 。光宗系万历皇帝之子 , 继位仅一个月即去世)初 , 发帑罢税 , 何论边徼关梁 , 抃舞讴诵 , 即穷巷妇女稚子 , 皆有生气尔 。时斗米伯三十钱 , 民间不见所苦 。垂白之老 , 喜谈朝政 。大行诏下 , 莫不欷歔掩涕 , 如丧考妣 , 果有此事 。”以此说法 , 可以反证前朝万历年间 , 中国人过着应该还算快活的日子 。
网络配图
按照封建帝王的败亡周期律 , 执政年头愈久 , 国家败坏愈烈 , 统治危机愈大 , 百姓受难愈深 。万历朱翊钧于公元1573年登基 , 公元1620年驾崩 , 在位48年 , 居然太平无事 , 接着又太平无事好几年 , 令人不禁咄咄 。正是如此 , 当他的儿子朱常洛继位 , 便是张大复文章中誉扬的那个“民间不见所苦”而且“皆有生气”的社会 。
万历年间那富足 , 那充裕 , 当是历史的蹊跷了 。
【数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为何国家反倒繁荣昌盛】顾炎武在《日知录》中 , 谈到“自神宗以来 , 黩货之风 , 日甚一日”时说:“万历以后士大夫交际 , 多用白金 , 乃犹封诸书册之间 , 进自阍人之手 。今则亲呈坐上 , 径出怀中 。交收不假他人 , 茶话无非此物 。”他所说的这些用来公然行贿的“白金”即白银 , 使我们获知了万历年所以“繁荣昌盛”的奥秘 。
网络配图
以银代币 , 自明朝开国后直到中叶 , 是严令禁止的 。为何到了万历年间有如此多的银两 , 流通于社会 , 出进于市廛 , 交换于贸易 , 乃至行贿于官场呢?
据美国学者弗兰克《白银资本》的考证:“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 , 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 , 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 , 两者合计38000吨 , 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 , 为7000吨或10000吨 。因此 , 在那一百年间 , 中国通过‘丝—银’贸易 , 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这些真金白银 , 表明万历年间上至政府 , 下至百姓物质的丰裕 。
网络配图
然而 , 明代的奢靡 , 在嘉万之际已成风气 。万历一朝存活48年 , 历史评价不高 , 却是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白银储存的王朝 。如此海量的赀财 , 不花白不花 , 遂大肆挥霍 , 极尽奢侈腐败堕落无耻之能事 。滋长民风浮躁的同时 , 也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沉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