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侣何时不再吃肉?佛教皇帝萧衍严格戒律

徐志摩的一生,就像夜空划过的流星,虽然璀璨夺目,但只是短短的一瞬,就匆匆消失了 。就在人们众口一词的悲伤、惋惜和嗟叹声中,有人说出了这么一种声音:“志摩的死,就志摩本人而言,是身体的不幸,却是精神上的大幸 。”
说这话的人,是徐志摩亦师亦友的胡适 。如果用胡适的话来评价历史上的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却恰如其分 。这个帝王,就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的前半生,论文论武,都称得上是世之楚翘;可是,他的后半生,却无比昏庸,智商倒退,崇佛信佞,识人不明,终于国灭身死,令人不胜唏嘘感叹 。萧衍是南兰陵中都里人,即现在的江苏武进县 。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而萧道成,居说是汉初名相萧何的后人 。也就是说,萧衍也是萧何的后人 。萧衍自小聪颖,博学多才,和沈约、谢朓、范云等人并称为“竟陵八友” 。
沈约是后来《晋书》、《宋书》、《齐纪》等书的编著者,在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谢眺的诗名很高,是唐朝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崇拜偶像 。清人王士稹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确,读李白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我吟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等诗,就可以想象得到谢眺在李白心中的地位 。
【佛教僧侣何时不再吃肉?佛教皇帝萧衍严格戒律】萧衍与这些人齐名,说明他的学识不在这些人之下 。近代文学评论家郑振铎先生曾宣称:“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 。且让我们来读一首萧衍的新乐府辞乐府,《襄阳蹋铜蹄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 。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 。诗句清新,意味隽永 。
本来,萧衍在文学和诗作上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的政治漩涡把他卷入了残酷的政治搏杀之中,不幸脱离了文学,万幸地登上了帝王之位 。即使做了皇帝,萧衍仍然着力研究经学、史学,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 。他曾对《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极为不满,亲自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自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 。”萧衍的文才是如此出众,武略却也极其了得 。北魏孝文帝率领三十万军队攻打南齐的义阳城 。
齐明帝萧鸾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前往救援 。王广之畏缩不前,萧衍慨然请行,与义阳城中的齐军北魏军展开内外夹攻,最终打败了北魏军,赢得了这场战役 。此战结束,萧衍升任太子中庶子 。改年秋天,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南阳,直逼雍州(即现在的湖北襄樊市) 。萧衍率军增援,虽然不能取胜,却巩固了樊城一线,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而后南齐东昏侯萧宝卷乱政,许多大臣惨遭杀戮,其中就包括萧衍的哥哥萧懿 。萧衍时为雍州刺史,驻守襄阳,眼看大祸就要降临到自己身上,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顾虑,当机立断,以武王伐纣的气概遍发布檄文,列数萧宝卷之恶,自称以有道讨伐无道,悍然起兵,建立了南梁政权 。登上了帝位的萧衍励精图治,每天五更起床,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批改公文奏章 。据说,在冬天起床太早,在批改公文时,手都被冻裂了 。勤于政务的同时,萧衍也很注意节俭 。
史书上称他“一冠三年,一被二载”,不追求穿衣打扮,穿的是布衣木棉,盖布被,垫莞席,足登草履,头戴葛巾 。不讲究吃食,每天用餐以蔬菜和豆类为主,有时忙开了,就草草喝点稀粥了事 。萧衍对吃穿享乐是这样的淡薄,对人才的任用和对官吏的选拔却极其重视和讲究,他常常亲自召见在基层工作的官员,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 。为了广泛地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萧衍还别出心裁地在殿门设立两个盒子,其一称谤木函,另一称肺石函 。萧衍说了,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认为自己被埋没了,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有意给国家提些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