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蛙跳战术的鼻祖是麦克阿瑟还是拓跋焘?

【揭秘:蛙跳战术的鼻祖是麦克阿瑟还是拓跋焘?】魏军不知道彭城缺粮,攻城只是试探性进攻 。遇到宋军激烈抵抗之后,拓跋焘唯恐再遭悬瓠之败,放弃围城,修改作战计划,采取越城进攻 。不与宋军在彭城和寿阳一线纠缠,越过重点防御的大城市,直接杀向宋朝国都建康 。越城作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充分运用,形成战术理论 。美军两大名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太平洋战争中,放弃一线平推的传统做法,跳跃前进,越岛攻击 。利用海军优势,避开日军守备重点,迅速突破防御线,取得辉煌战绩,并给这一战法取了形象的名字,叫做“蛙跳” 。
蛙跳战术的鼻祖既不是麦克阿瑟,也不是尼米兹,而是拓跋焘 。相比于越岛作战,越城作战更具风险 。当时美军已经掌握太平洋地区空中和海上优势,越岛作战水到渠成,海军是助跳器 。对于魏军而言,骑兵是助跳器 。魏军没有控制整个作战区域的能力,风险不言而喻 。如果济南、彭城和寿阳的宋军切断魏军补给线,进行包抄,可能会导致魏军全军覆没 。
拓跋焘有大气魄,是军事天才 。魏军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一项传统,就地取粮 。孙子兵法讲得很明白,善用兵者,因粮于敌,这是蒙古大军横行天下的原因之一 。以战养战,闪电攻击,直捣敌军老巢,拓跋焘又发动了一轮快速进攻 。魏军三路南下,向山阳(今江苏淮安)、横江(今安徽和县)、广陵(今江苏扬州)攻击前进 。魏军兵临淮河,先行军赶造木筏数十支,偷渡淮水,到达淮水之南 。守淮宋兵见魏军突然从天而降,惊慌失措,四散逃走 。魏军渡过淮河,与前来增援彭城的一支一万人的宋军在盱眙遭遇 。宋军主将臧质派手下将领抢先占领盱眙城东的高山,在山上修筑了两处营垒,自己在城南扎营,依托有利地势形成掎角之势阻挡魏军 。
魏军猛攻东山二营,臧质畏惧敌军强大,不敢出兵救援,二营被击溃 。魏军杀向臧质大营,臧质独木难支,抵挡不住,尽弃辎重装备,仅率七百人逃进盱眙城 。拓跋焘绕过盱眙,继续向南进发,兵临长江,抵达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之瓜步山) 。魏军拆掉房舍、砍伐芦苇建造竹筏,扬言南渡大江 。南京城内外戒严,宋国动员全部水师守卫长江,王公以下子弟都要参军 。太子刘劭出镇石头城,指挥水军,一排排战舰覆压江面,江岸营垒相连,从采石矶到暨阳,长达六七百里 。刘义隆登上石头城,遥望大江对岸奔驰的鲜卑骑兵,不禁面露忧色,深深自责,对江湛说:“北伐之事赞同的人少,今士民劳怨,我们不能不感到惭愧 。为大家带来灾难,这是我的过失 。”一转念想起檀道济,叹息道:“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刘义隆不是束手无策的人,他发起间谍战,派出大批特务潜到江北,大搞破坏,在村落里放置野葛毒酒 。
一顶金色大帐支上雄奇凌清的瓜步山,新辟的盘山路蜿蜒而上,拓跋焘俯视巨浪滚滚向东奔流的大江,眼神掠过那千帆万垒 。凄雨冷风让他感受到江淮寒气,你不能指望这里的冬天会像塞北那样严寒,也不能奢求长江会像黄河那样千里冰封 。空有铁骑千群,而无用武之地 。宋人大肆破坏,各地官府撤退之时烧城烧粮,江淮百姓逃散,粮食都带走了,魏军几乎搜集不到食物 。而今是冬天,旷野里只有北风 。大军身后的彭城和寿阳两座淮北军事重镇一处也没有攻克,随时威胁着补给线 。打过长江去,根本是作秀,别说没有战船,即使有了战船,习惯马背上生活的鲜卑勇士驾驭得了颠簸不平的船只吗?赤壁啊!赤壁!拓跋焘饮了一口水,凉气袭遍全身,水从河北用骆驼驮来 。他有个习惯,从不饮河南水 。打不下建康,只有退兵 。果断是拓跋焘最大的优点 。魏国使者带着骆驼、名马来到南京城,要求讲和,请两国通婚 。刘义隆借坡下驴,他也不想把这场燃烧到家门口的战争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