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这三个人压根就没有可比性 , 卫青与霍去病是同一个级别 , 属于天才型的名将 , 而李广之流 , 不过是武艺出众 , 还有就是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就是了 , 连二流都算不上 , 根本不能与卫霍二人相提并论 。话说我最近玩“血色衣冠“ , 霍去病的统率力是107 , 位列中华名将第七 , 他的舅舅卫青紧随其后 , 统率力为106 , 位列第八 , 至于李广嘛 , 我只能说呵呵了 。
只是司马迁因为他个人的原因 , 对汉武帝十分不满 , 连带着对以裙带关系上位的卫霍二人也有了偏见 , 而对于悲剧性的人物 , 如李广 , 多怀有同情之心 。自然了 , 历史学家也是人 , 立场带有主观色彩是在所难免的 , 但我们读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 不能被作者的代入感给蒙蔽了 。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历史上对于这三个人的评价早有定论 , 许多人都知道卫霍二人的军事天才 , 很少有人把李广视为名将 。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曾经说:李靖是萧铣、辅公祏之膏肓 , 古之名将 , 韩、白、卫、霍 , 岂能及也!这就是把卫青、霍去病与韩信、白起二人并称 。又比如 , 明太祖朱元璋在得知蓝玉大破北元后 , 大喜 , 赐敕褒劳 , 比之卫青、李靖 。
读者也不是傻子 , 历史上就有很多人注意到了司马迁对李广的偏袒 , 进而为卫霍二人鸣不平 。比如明人黄淳耀评论:“太史公以孤愤之故 , 叙广不啻出口 , 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 , 然随文读之 , 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认为司马迁对李广和卫青的评价不公 。宋人黄震在《史记评林》中则认为:“凡看卫霍传 , 须合李广看 。卫霍深入二千里 , 声振华夷 , 今看其传 , 不值一钱 。李广每战辄北 , 困踬终身 , 今看其传 , 英风如在 。史氏抑扬予夺之妙 , 岂常手可望哉?”
明人王夫之亦云:司马迁挟私以成史 , 班固讥其不忠 , 亦允矣 。其于李陵降匈奴一事持论极为精辟 , 云:李陵之降也 , 罪较著而不可揜 。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 , 则以步卒五千出塞 , 陵自衒其勇 , 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陵之族也 , 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 , 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 , 转战九日 , 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 , 不得不追奔转战者 , 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 , 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 , 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 , 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 , 以奖其世业 。迁之书 , 为背公死党之言 , 而恶足信哉
除了后世之人对卫青、霍去病、李广三将之优劣早有定论外 , 时人如刘安之愚蠢 , 亦知卫、霍 , 而不知有李广 。淮南王刘安欲谋反 , 深忌卫青之将材 , 其派出的刺客首选的刺杀目标就是卫青 , 至于李广 , 如刘安之流 , 尚且从未放在眼里 , 可见李广相去卫青何止道里计 。明人王夫之论及刘安谋反一节 , 亦论曰:知无能与卫青敌 , 而欲徼幸于刺客 , 安即反 , 其能当青乎?即刺青 , 其能当霍去病乎?可见武帝一朝 , 论当世之名将 , 当首推卫、霍 , 如李广辈 , 实在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