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是怎么死的李广的死与卫青有关系吗

李广,出生年月不详,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 。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率领万余骑出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李广佯死,后又逃回汉朝,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
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 。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 。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公元前166年,匈奴进犯,李广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射,斩杀匈奴很多,被任为汉中郎 。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也显示出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当时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 。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之后接受梁王印信,是其一生不得志的开端 。
李广的戎马生涯是他作为良人跟随周亚夫征战开始的,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让他一战成名 。随后十多年时间里,他随着卫青、周亚夫等大将攻打匈奴,因为其擅长打硬仗,于是被派遣去守长城抵抗匈奴的正面进攻,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代郡、雁门、右北平等地太守 。公元前123年,随卫青出击匈奴,全军皆有战功,惟李广后军无功而返;公元前121年,率几千骑兵配合张骞部攻击匈奴,被匈奴四万兵围困,奋战两日,兵马损失殆尽,但坚守至援军到,功过相抵;公元前119年,70多岁高龄仍随卫青出击匈奴 。


李广一生打过那么多次仗,功劳虽不是最大也不小了,但是当周围的人都被封侯,自己却难封,心里难免会有猜疑,他也经常会为此郁闷 。仔细想想为什么比他功劳还小的人都加官进爵,就自己不升官,这问题不是出在皇帝身上,多半是由于李广自身的问题 。
李广的名气远不如卫青、霍去病和周亚夫,这个几个人都是能打大战役小战斗的将才,做事很会考虑大局,与这几人不同,李广打仗好逞匹夫之勇,喜欢冲锋陷阵,跑在最前头,每次都是硬碰硬,军队也因为平时疏于管理,而在战场变得有些散漫,即使他胜多败少,但是每次胜利都是以汉王朝大量的兵力损失换来的,由此可见,他的确不该受重赏;其次,还由于他自己心胸过于狭窄,作战勇敢,但同时又很自负,他一得志就杀了敢于顶撞他的霸陵尉, 。当他随卫青出击匈奴时,对安排他迂回出击不满,一心要打先锋 。看到不如自己的将领一个个立功封侯,又抱怨自己命不好 。从这种争功心理和怨天尤人来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
可能李广本人也感觉自己有点生不逢时,这就是李广的宿命,在宿命论下李广的一生就显得极其悲壮了,甚至就连后来李广的死,也带着极其浓郁的悲壮色彩 。公元前129年,这一年应该是李广个人光荣军旅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武帝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率四万大军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出击入侵的匈奴军 。单于素来听说李广很有才,就想活捉他,他们也真做到了,俘虏李广时李广正生病受伤,就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绳编的网兜里,李广为了能够逃回去就装死,趁机跃马奔逃,匈奴出动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边逃边用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得以逃脱,回到汉朝京城,回京后因为自己兵力损失惨重,又又被匈奴活捉,应斩首 。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
公元前123,他再次出山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大胜却没有战功;公元前120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率几千骑兵配合张骞部攻击匈奴,奋战两日,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 。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期限,应处死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