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四 )


广出塞而未有功 , 则曰“数奇” , 无可如何而姑为之辞尔 。其死 , 而知与不知皆为垂涕 , 广之好名市惠以动人 , 于此见矣 。三军之事 , 进退之机 , 操之一心 , 事成而谋不泄 , 悠悠者恶足以知之?广之得此誉也 , 家无余财也 , 与士大夫相与而善为慷慨之谈也 。呜呼!以笑貌相得 , 以惠相感 , 士大夫流俗之褒讥仅此耳 。可与试于一生一死之际 , 与天争存亡 , 与人争胜败乎?
不然 , 以汉武之雄才大略 , 怎会有良将而不用 , 不过是他深知李广“华而不实” , 难堪大任 , 汉军要横扫漠北 , 关键在于卫、霍二人 , 但为了照顾社会舆论 , 终于还是不得不做做样子 , 让李广参与漠北之战 。王夫之接着说道:卫青之令出东道避单于之锋 , 非青之私也 , 阴受武帝之戒而虑其败也 。
方其出塞 , 武帝欲无用 , 而固请以行 , 士大夫之口啧啧焉 , 武帝亦聊以谢之而姑勿任之 , 其知广深矣 。不然 , 有良将而不用 , 赵黜廉颇而亡 , 燕疑乐毅而偾 , 而武帝何以收绝幕之功?忌偏裨而掣之 , 陈余以违李左车而丧赵 , 武侯以沮魏延而无功 , 而卫青何以奏寘颜之捷 , 则置广于不用之地 , 姑以掣匈奴 , 将将之善术 , 非士大夫流俗之所测 , 固矣 。东出而迷道 , 广之为将 , 概可知矣 。广死之日 , 宁使天下为广流涕 , 而弗使天下为汉之社稷、百万之生灵痛哭焉 , 不已愈乎!广之为将 , 弟子壮往之气也 。“舆尸”之凶 , 武帝戒之久矣 。(舆尸 , 以大车运尸体 , 形容大败后之惨状)
最后 , 从两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与李将军列传)的文字表述来看 , 给读者的一个很直观的印象就是:卫青、霍去病横扫漠北 , 屡建战功的事迹 , 都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展开的 , 似乎卫霍大破匈奴是很自然不过的事 , 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 , 具体到军功 , 则是如流水账式地机械记录某次战斗斩首多少级云云;反观李广之列传 , 却处处充斥着令人神往的传奇故事 , 什么神箭退敌 , 装死逃出生天 , 打猎箭矢中石没镞之类的 。其中太史公刻意贬低卫霍 , 抬高李广之痕迹 , 岂不是很明显吗?而且 , 只要读者读完两篇传记后静下来稍稍思虑一番 , 就不难发现这是太史公的曲笔 , 李广的传记为什么主要记载的都是一些传奇逸闻(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匹夫之勇) , 却在表现军功最关键的斩首级数上沉默不语呢?稍一思索 , 其中的微妙之处不难明了 , 正是因为李广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军功 , 所以只好用这些传奇故事来装点门面;相反 , 卫霍的传记里虽然不少都是斩首级数的流水账式的机械记录 , 但却真实的反映了卫霍马踏匈奴 , 横扫漠北的显赫战功 。
所以 , 李广相较于卫青和霍去病 , 那可是差得远了 。至于霍去病和卫青二人 , 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 足以与韩信、白起、李靖等人并称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