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最有作为的皇帝竟然是汉宣帝?刘询

大汉帝国前前后后坚持了400多年,皇帝有二十多个,很多人认为其中最有作为的是汉武帝刘彻,其实汉宣帝刘洵才是大汉帝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文治武功还在他的爷爷武帝之上 。
汉宣帝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一世 。”就是说,富贵不常远,很难持久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富贵容易让人的能力下降,让人的眼界变窄,让人的思想变得落后,让人的心态难以平常,让人失去了志气和勇气,让人的心智才生退化 。久居高位,心态改变,失去了和人民的联系,当官的就不会为民做主了 。
汉宣帝如果也是简简单单的住在皇宫之中,他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作为 。改变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汉宣帝一声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他胜于常人的能力和心智,这才让他后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西域都护府就是他首创的,他爷爷没有完成的心愿在他这里得到了实现 。
起初,他是一个没有外戚撑腰,全无根基的布衣皇帝 。早在民间时,汉宣帝对霍光的权势和威风就有风闻 。尤其在他一夜之间由一个平民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之后,更领教了霍光的权威 。所以,他才会选择隐忍,其实老百姓吗?早就习惯了忍让 。刘贺作为一个王爷早就习惯了耀武扬威,怎会隐忍呢?正式因为如此,刘贺败了,而刘洵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熬死了霍光,最终得到了实际的国家大权,这才让他有机会逐一实现自己的目标 。
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 。为此,刘询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 。”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 。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渐造就而成 。其中,还有许多官吏是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 。
由于他在民间的生活经历,所以他才会特别讨厌贪官污吏,所以上台后大力整饬吏治、惩治贪腐 。
军事上,自马邑之谋(前133)反击匈奴开始,汉朝历经袭破龙城、河南、高阙、定襄、河西等系列会战,终至漠北之战(前119)击败匈奴,从此奠定汉强匈弱的格局 。但匈奴并未臣服,相反十几年的恢复后,声势复振,与汉争斗竟败少胜多,汉武后期有赵破奴2万骑受降城之没、李广利3万骑天山被围牺牲六七、李陵5千步兵浚稽山败没,甚至最后李广利7万铁骑燕然山全军覆没,不过匈奴惨胜犹败,内部又有不和,双方实力对比也未转换 。宣帝即位第二年(本始二年,前72),汉朝发铁骑16万余兵马,分五路攻打匈奴,这是两汉40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 。同时,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5万余,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 。匈奴畏惧汉军,惊惶西逃恰遇乌孙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常惠因此封为长罗侯 。
汉宣帝
第二年(前71)冬,匈奴再袭乌孙,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 。不久,汉军3千骑击匈,都能捕得几千匈人而还,匈奴亦不敢报复,而且更向往与汉和不是战了 。
神爵二年(前60),统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关系不睦,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 。日逐王被封为归德侯 。甘露三年(前51),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做北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