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清朝的皇帝为何会大兴所谓满汉全席( 四 )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透露了他在民国六年三月的一份早膳食单 。其时他已退位,却依旧保留着宫廷饮膳的习惯和那种豪奢的档次: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熘海参、鸭丁熘葛仙米、烧慈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跶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时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丢掉了江山,他还有心情大吃二喝?或许,对于这位尴尬的逊帝而言,吃,纯粹是一种仪式 。做给别人看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看的 。是一种自我安慰:噢,“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嘛!
清宫的吃,终于在溥仪这儿画上了句号 。
皇帝的饮食,即使对于民主时代的中国人而言,仍然像一个小小的神话 。既有声讨或好奇,也不贬羡慕的成分 。取消帝制之后,却出现了“仿膳”,而且直到今天还在营业——这本身就是挺有说服力的例子 。仿膳,其实在“克隆”清宫的吃 。
清代的扬州,也能摆满汉全席的(菜品多达134道),有点跟北京分庭抗礼或夸奇斗富的味道 。我比较过两地满汉筵的菜单,觉得在选料的丰富与昂贵方面,扬州毫不逊色 。燕窝鱼翅、熊掌猩唇、海参鲍鱼、驼峰鹿尾,乃至如今已因为“非典”而出名的果子狸什么的,一应俱全 。我特意留心扬州人如何烹饪果子狸的 。原来用梨片伴蒸 。果味一定更浓 。估计扬州满汉全席的制作技法以及口味,也比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清朝,扬州的大厨师,肯定能抓住皇帝的胃 。否则康、雍、乾他们,干嘛那么爱忙里偷闲下江南呢?除了美景、美人之外,美食绝对也是诱惑之一 。
扬州的码头,系过风流皇帝的龙舟 。扬州这座城市,自然也就沾染上几分风流 。食色,性也 。扬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很见真性情的 。这旧中国的富人区,颇舍得为美味而一掷千金 。仅就清代而言,富得流油的盐商汇集,扬州八怪的诗书画就是靠他们哄抬起来的;重赏之下,难道还培养不出一群技艺绝佳的厨子?除了清风明月,又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山珍海味,美酒佳人,没啥了不起的 。所谓“漕运之地必有美食”,说到底是在比拼经济实力 。正如扬州的满汉全席,并不仅仅在招待前来视察的帝王将相(公款吃喝之风古已有之),也吸引着靠倒腾东西起家的“大款”们,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或满足虚荣心而跟从性消费 。点一桌满汉筵宴请几位官场朋友,微醺之际,小老板以为自己俨然已进入上流社会了 。官商不分家嘛,各取所需 。满汉筵在扬州风行一时,不能说没有权钱交易的投影 。至少也是为了沾一点遥远的皇气 。否则干嘛不点叫化鸡呢?扬州的富商,还是趋附权贵而卑鄙乞丐的 。当然,这也是普天下生意人颇难避免的通病 。
满汉全席,就是这样自宫廷流入民间的 。它在扬州,顺利地完成了由权力到财富的“软着陆” 。要知道,它一开始,尚是一种不平等的筵席 。对汉人,只限于二品以上官员享用 。扬州的商人,靠原始积累的金钱,逐渐争取到这种资格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记满汉全席菜谱,最初是乾隆巡幸扬州时地方官准备的接驾筵的档次,后来终于也“世俗化”了 。正如“御膳”演变成“仿膳”,扬州人有钱了,也就充满好奇心:想尝尝皇帝吃过些什么 。扬州版的满汉全席(盗版?)其实是虚荣心的盛宴 。
网络配图
扬州在当时绝对是一座虚荣心很重的城市 。即使饮食方面也会赶潮流的 。况且它也具备赶潮流的雄厚资本 。我相信在扬州之后,才陆续有了川式的、广式的、鄂式的满汉全席(基本上都流行于晚清至民国年间) 。而《扬州画舫录》里所记载的,据称是见诸史料中最早的满汉全席菜单,该书还注明这种大席系“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的“大厨房”所制,专“备六司百官”食用 。可见尚属于特权阶级 。扬州想方设法使所谓的特权变成了商品 。扬州人的商业头脑可谓无所不用 。他们毕竟不是饱食终日之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