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清朝的皇帝为何会大兴所谓满汉全席( 三 )


千叟筵首创者是康熙,他六十大寿时,想与民同乐,又为表示关心众多“离退休老干部”,在三天之内两次开筵,仅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就邀请来近三千位 。九年后,再设千叟筵,又有一千多位老人,分满汉两批入席 。真正是夕阳无限好啊 。
康熙的创举,又被乾隆刻意模仿 。乾隆五十年正月,他为庆贺自己年过七旬又喜得五世元孙,在皇极殿大摆千叟筵,除宝座前的御筵外,共列席八百桌,有三千老人参加 。分一等与次等两种 。一等为:火锅二个,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食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筋二只,肉丝烫饭 。次等则稍逊一筹 。
网络配图
各地老人进京赴宴,吃是次要的,更看重的是荣誉:毕竟是皇帝请客,并亲自接见 。是一生中的大节目,其心情有点像作为群众演员,参加当代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返乡后啼以向邻里吹吹牛了 。不管怎么说,清帝以千叟筵表示对老年人的关心,是没错的 。哪怕只是做做秀,也难能可贵 。在这方面,清帝算大方的 。
清代的宫廷大宴,继满汉全席之后,还有全羊席,是专门招待伊斯兰教客人的最高档次筵席 。“全羊席的菜点安排和上菜顺序依照满汉全席进行,但筵厅要求突出伊斯教的特色,桌布用蓝布或白布缝上蓝色‘清真’二字 。”(李登年语)能用羊身上各个部位,脑、耳、鼻、舌、唇、腮、眼珠、眼皮、乃至心肝肚肠腰尾血等料,烹饪出一系列名称奇异、口味隽永的特色菜肴,够有本事的 。
花钱如流水的慈禧太后,把清宫的“饮食文化”推向极致 。她喜欢边吃边看戏 。长春宫、宁寿宫、颐和园等处,都有为之搭设的戏台,共七八座 。宫内除有西膳房外,还有专为老佛爷演戏的班子,可谓一条龙服务 。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慈禧五十大寿,庆典期间订在体和殿用膳,每日饭菜在百种以上 。“主食五六十种,茶点二三十样,菜一百二十多个 。每天消耗猪羊肉五百斤、鸡鸭一百多只 。一日的饭食竟耗费白银六十两 。仅厨房做饭、做茶点和端饭等项,就役使四百五十人,每天侍奉她的太监、宫女有一百八十人之多 。”(张亚男语)真是把她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
慈禧太后还常接受达官贵人呈示敬意的贡席 。譬如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兹禧六十寿辰,衍圣公孔令贻(孔子七十六代孙)携妻随母进京拜贺,其母彭氏、其妻陶氏各向慈禧进贡一桌价值二百四十两白银的寿席 。大家无法体会其色、香、味,不妨读读这份食单 。
海碗菜二品:八仙鸭子,锅烧鲤鱼 。中碗菜四品:清蒸白木耳,葫芦大吉翅子,寿字鸭羹,黄焖鱼骨 。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金银鸭块,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无字三鲜鸭丝,燕窝疆字口蘑肥鸡 。怀碗菜四品:熘鱼片,烩鸭腰,烩虾仁,鸡丝子 。碟菜六品:桂花翅子,炒茭白,芽韭炒肉,烹鲜虾,蜜制金腿,炒黄瓜酱 。片盘二品:挂炉猪,挂炉鸭 。克食二桌:蒸食四盘,炉食四盘,猪食四盘,羊食四盘 。饽饽四品:寿字油糕,寿字木樨糕,百寿桃,如意卷 。燕窝八仙汤 。鸡丝卤面 。
——据说这还只是一份早膳 。让人看了,即使没吃,也撑得慌呀 。
清宫的吃,浩浩荡荡,如今只留在纸上了 。我们既无缘又无福消受,就多读几篇遗存下来的宫廷菜单,把美食当做美文来读,也算间接地过把瘾 。这是清宫秘史中的“秘史” 。
不管清宫的精神文明如何,物质文明倒是有目共睹的 。
网络配图
我还查阅到一系列描写清宫饮食的绘画,《重萃宫小宴图》、《紫光阁赐宴图》等等 。画面上太监们要么正在布置酒桌,要么像民间的店小二一样端着冷肴热炒,穿梭于雕梁画栋间,总之忙得不亦乐乎 。跟食单相比,这些绘画要更写实些,形象地出现了那离我们已无限遥远的热闹场景 。想来是宫廷画家的手笔 。否则谁敢如此大胆地“偷窥”、“偷拍”皇帝的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