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经商的三个规律:三谋三略各指的是什么?

在《史记》里面有两个篇幅说到了范蠡这个人物,一篇是《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一篇是《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分别计数了范蠡三聚三散和退隐经商的故事!这三谋和三略指的是什么呢?
网络配图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
《事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
《物谋》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
《三略》包括《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
【范蠡经商的三个规律:三谋三略各指的是什么?】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 。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 。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 。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 。”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 。范蠡
网络配图
在中国古代,由于政治形势险恶,不少士人厌恶官场,躲避政治,以隐居保全自身 。汉初张良助刘邦打败项羽,及时隐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避免了杀身之祸 。陶渊明更是远离政界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田园生活 。不过,张良、陶渊明仅仅保全个人,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而范蠡则是凭借对社会、对人民的关爱之心,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作贡献,为社会献爱心,他的胸怀更宽广,思想境界更高尚!唐代诗人汪遵有一首《五湖》诗,对范蠡大加赞扬“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
作为一代商圣,范蠡的经营思想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多种经营,“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 。”范蠡从越国的上将军一变而为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潜心从事生产,埋头苦干,迅速致富,对传统观念作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 。其次,范蠡丰富的经商理念,对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比如,范蠡主张把握商机,侯时转物 。他遵循经济丰歉循环论经商,提出“待乏论”,不要人等货,应让货等人 。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再比如,范蠡主张“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
网络配图
范蠡无论从政、治国、经商都是成功者 。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我认为就他个人而言,范蠡既拥有古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道家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儒道互补,外道内儒,顺应自然,所以他无论是在从政还是经商中都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