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被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认可的大臣,你知道吗?

在中国历史上,能在一个朝代被皇帝器重的大臣为数不少,但被三朝认可且重用的大臣屈指可数 。
在清代严厉的政治纪律下,张廷玉能三代不倒并取得如此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
他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有过人的才干;第二个是对“臣道”——就是怎么做大臣,有精深的研究 。
为什么康雍乾三代皇帝一致认可他呢?
在清代严厉的政治纪律下,张廷玉能三代不倒并取得如此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
他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一个是有过人的才干;第二个是对“臣道”——就是怎么做大臣——有精深的研究 。
张廷玉才干的第一点,是突出的秘书才干 。
张廷玉自康熙四十三年入值南书房起,就充分表现了他出色的秘书天才 。
他记录皇帝的话,记得特别准确,起草文件,速度特别快 。
雍正即位之初能看中他,也是因为这一点 。
当时雍正皇帝“口授大意,(廷玉)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 。
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 。”
就是说,雍正采取口述办公的方式 。
一个人口述什么东西,当然都是比较简单、比较凌乱、比较口语化的 。
张廷玉就有本事,在几分钟之内,把口语变成典雅的文言文,而且是一篇条理清楚、文采斐然、没有任何漏洞的文言文 。
张廷玉一天起草这么十几道圣旨,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确实是举世罕见的秘书天才 。
02
张廷玉才干的第二项,是他的满语水平 。
张廷玉是个汉人,但对满语却非常精通,比当时大部分满族人说得还好 。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张廷玉有先见之明,中了进士后,专门花两年时间去学习满语 。
在张廷玉年谱中,他说自己“研究清书,几忘寝食,馆师每试,辄取第一” 。
他知道,皇帝办公时,核心机密都是用满文来记录,要是不通满语,你就进不了决策的核心层,所以他下功夫学通了满语 。
张廷玉才干的第三点,是超强的记忆力 。
张廷玉的大脑就是一个活的档案库 。
【清朝唯一被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认可的大臣,你知道吗?】全国所有高级大臣,几百号人,他们每个人的出身背景、主要经历、做过哪些大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
全国一千多个县,所有县令的名字,他都能马上说出来 。
所以皇帝离不开他 。
雍正皇帝曾经这样称赞他:“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
所以张廷玉成功的基础,是过人的才干,让皇帝用起来特别顺手 。
不过,这只是他做官成功的一半原因 。
除此之外,他还有别人没有的另一半,那就是对“臣道”的深入研究 。
什么叫“臣道”呢?就是怎么做大臣,怎么伺候君主 。
阴柔是一项美德,要用它来服侍君主,而不敢成就自己的功名,这就是地之道、妻之道、臣之道 。
这是《易经》老庄一派对臣道的心得,主张“臣道”要阴柔,要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君主,自己要默默无闻 。
荀子说,侍奉君主,首先要分析一下你伺候的君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明君还是昏君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付办法 。
做臣子,你要既恭敬又谦逊,既听话,办事又得敏捷,不敢以自己的私心影响君主的抉择,以顺从君主的意志为唯一目标,这是侍奉明君的办法 。
03
那么侍奉昏君或者暴君怎么办呢?
你要像驾驭未驯服的马,或者培养不懂事的孩子一样,要特别小心,琢磨他的心思 。
趁着他因为什么事恐惧了的时候提点意见,改正他的错误,趁着他忧患了的时候给他讲如何具体处理事情,趁着他高兴的时候给他讲治国的大道,趁着他发怒的时候,设法消除他的怨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