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是谁?明朝思想家王徵生平简介

王徵父亲是个擅长数学的私塾先生,舅父通晓兵法,善制器械,这对他后来热衷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从事发明创造、产生了直接影响 。
王徵从七岁起,就住读在外家,自幼即与外家的关系相当密切,其舅父张鉴乃为关中理学名儒 。
万历十三年,年方十五的王徵娶舅母尚氏的侄女为妻 。
万历二十二年,王徵中举 。
【王徵是谁?明朝思想家王徵生平简介】万历四十二年十月,庞廸我 (Diego de Pantoja, 1571-1618) 刊行《七克》一书,此书阐述应如何克制天主所禁的骄傲、嫉妒、悭吝、忿怒、迷饮食、迷色、懈惰于善等七罪,每罪并在解说之后,列举圣师的言论以及先圣先贤修德的故事,王徵自友人处获赠一部,阅后深受感动,甚至「日取《七克》置床头展玩」 。四十四年,王徵赴京会试落第,但却得亲炙庞氏,并与他时相过从,习学天主教「畏天爱人」之理 。王氏教名为斐理伯 (Philippe) 。
天启二年登三甲进士,时年五十二 。由于其时王徵已受洗奉教,故他在中进士之后,随即致书家人,戒勿为其娶妾,称:「今日登第,皆天主之赐,敢以天主所赐者而反获罪于天主乎?」由于他参加会试十次始博得一第,且又发生在其受洗后不久,因此,王徵深信自己的登科乃归功于天主的默佑 。
天启二年六月,王徵授直隶广平府推官 。稍后,举家均同往 。其妻尚氏虽曾育有多男,却均以出痘殇,仅二女存,王徵在「妻女跽恳,弟侄环泣,父命严谕」的情形下,心意松动,遂在不公开的情形下,于天启三年娶入年仅十五的申氏 (1609-1678) 为妾,希望能生子以延续香火 。
天启四年三月,王徵的继母过世 。五年春,丁忧归里的王徵邀金尼阁至三原一带开教,居留近半载,并为其家人付洗 。由于娶妾一直是被在华天主教视为重罪,王徵自觉罪孽深重,乃数请金氏等神父为其解罪,但均不获允,且谓其曰:「非去犯罪之端,罪难解也!」王徵于是痛自追悔,立意嫁妾以赎罪,但尚氏则力加挽留,而申氏也痛哭几殒,声言愿进教守贞,誓死不肯改嫁,王徵无法 。
崇祯元年九月,王徵之父病卒 。翌年,王徵乞同年好友郑鄤为其父母撰墓志铭,他在〈为父求墓志状稿〉一文中,称已过继大弟徽之次子永春为嗣,王徵或以此法摆脱绝嗣的压力 。王徵稍后又过继季弟彻之三子永顺为嗣,此故,他在崇祯十二年为分家所写之〈析箸文簿自叙琐言〉一文中,即称己写有嗣书两纸,要二子各自珍藏 。
崇祯四年二月,丁忧服满的王徵在登莱巡抚孙元化的荐举下获授辽海监军道,协助同为天主教徒的孙氏练兵 。是年,孔有德率部在吴桥叛变,五年正月,且陷登州城 。孙元化在自刎未遂后,与王徵等官同遭叛军所掳 。二月,孔有德用耿仲明之计,尽放孙元化和王徵等人还朝 。七月,孙元化遭弃市,王徵则很幸运地因友人来于廷加意为其昭雪,而仅发送附近卫所充军,于廷其时适以刑部山东司员外郎的身份审理此桉,稍后,王徵遇赦还家 。
王徵赦归之后,因流寇猖獗,乃在地方募乡兵以自卫,据《鲁桥镇志》中申氏小传的记载,他当时「忧深国事,克意图贼,夙夜匪懈,终身不入内室」,其实,他「不入内室」的主因,应为避免加重违反教规之罪 。或由于申氏与王徵仅有过相当短的正常婚姻生活,以致她一直不曾生育 。王徵此时对天主教的信仰益发虔诚,四处募款营建景天阁(应即教堂) 。
崇祯九年十二月,年已六十六岁的王徵,下定决心要将其婚姻问题彻底解决,他公开发表〈祈请解罪启稿〉一文,承认自己曾严重违反「十诫」的教规,并称日前偶读及《弥格尔张子灵应奇迹》和《口铎日抄》中有关自己曾宣称不愿娶妾一事,更觉羞愧悔恨,故立誓从今而后,视申氏一如宾友,且断色以求解罪 。但王徵或与杨廷筠一样,仅将申氏「异处」,而非休弃,此故,申氏于王徵死后仍被要求为王家掌理家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