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楼梦经典故事20个

作者:李虹
【红楼梦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楼梦经典故事20个】《红楼梦》一直是热门话题 。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否认它的古典 。它就像一块沃土,每个时代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而且,与其他传统文学经典不同的是,这部作品还催生了一系列二次元经典,如传统的戏曲绘画、戏剧、歌剧舞剧,以及融合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影视剧 。它们以《红楼梦》为蓝本,同时向更远的地方、更多的人传播 。近年来,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产品和现象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即使是一个没有完全读过原著的人,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人物或情节 。虽然这种零碎的认识有时会因离开原著而被扭曲,但作为文化代表,《红楼梦》远比大多数传统文学作品更深入人心 。
似乎很难简单地把这种流行的原因归结为它的故事,虽然《红楼梦》的故事本身就是动人的 。无论是爱情悲剧,还是家庭大起大落,《红楼梦》这个“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掉给人看”的故事,本来就是因为它赢得了很多粉丝 。但之所以能代代相传,至今仍有巨大的悲剧感染力,不仅取决于故事本身,还取决于它讲述故事的方式 。
“小说”作为一种文体,一开始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史传、传说、评书等其他文体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成熟的叙事作品,但如何界定虚构与非虚构作品,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义 。明清几部著名的白话小说,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带有明显的史传色彩 。《红楼梦》也不例外 。虽然它有意识地模糊了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也有许多超现实和虚构的手法,但由于它对世界生活细致而现实的描述,仍然给读者带来了“真有其事”的感觉 。所以早期红学中经常出现各种家事学说,旨在探究故事背后的技巧 。即使“小说革命”兴起,西方小说传入,小说仍处于“历史”的审视之下 。甚至到了清末,在民族革命情绪的激发下,产生了比较有影响的“清代康熙朝政治小说”的说法 。然而,新红学的兴起虽然暂时终结了各种技巧所覆盖的小说研究,但却从一个朝代的政治技巧走向了作者的自传 。小说仍被视为一种历史写作,只是从宏观的王朝叙事转变为作者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描写 。
相对而言,改编和创作《红楼梦》的剧作家或画家,大多是把小说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待的 。以传统戏曲为例 。从1792年钟镇逵改编的《葬花传说》,到后来万的《潇湘园传说》、吴的《江跳秋》、许的《三钗梦北曲》等 。,清代出版的戏曲作品秉承了“以歌载舞讲故事”的原则,改编了《红楼梦》中“以大志谈情”的主题 。后来甚至除了宝黛之恋,还出现了以家族兴衰为主要线索的戏曲作品,如粤剧《红楼梦》,但大多泛指一个贵族富家,并不特指历史上的一桩家族风流韵事 。
画家也是如此 。从1791年程家本的插画,到盖齐、费、、等画家的独立绘画,都是以小说文本为素材,选择人物和场景,或形象地说明小说,或抒发对小说某些情节的感受 。很少有作品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小说背后的故事 。
然而,传统艺术手法的改编虽然很少曲解小说主题,但受制于艺术创作的范式,往往与现实生活疏离,容易成为才子佳人的表演节目 。正如鲁迅所说,“过去虽有几个剧本,但都是为演出者而作的...它们都是一些片断,不足以全面了解整个情况 。”《红楼梦散集》“有始有终,但已过时” 。相比之下,话剧更贴近社会现实,语言不受唱腔的束缚,更流畅自然 。1914年的《夏金桂自焚的故事》和《风月之宝》从小说中选取了夏金桂和贾瑞的故事,题材与小说相似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江东洞花主旨在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反映一些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家庭剧” 。该剧将全书融为十四幕剧,鲁迅认为作者“熟悉情节,剪裁娴熟”,“一百多章的巨著,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表情犹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