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楼梦经典故事20个( 二 )


与《江东花主》相似,改编自朱彤的四幕剧《雷宇》于1946年在重庆上演 。虽然剧作家借用了《红楼梦》中的一群人,以及小说中的一些情感关系和人物设定,但总体来说,该剧是在表达一种对人格悲剧的认知 。两部剧虽然都以《红楼梦》为蓝本,但都跳出了原著的叙事范畴,从社会现实中的阶级对立和人物悲剧的角度重新审视原著,最终与原著形成对话 。朱彤甚至认为《雷宇》不是红楼梦,它既不是一部戏剧性的红楼梦,也不是一部强调封建时代婚姻不自由的悲剧 。他认为《红楼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社会环境依然阴云密布,但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敢爱敢恨敢悔”的人生 。
换句话说,该剧对《红楼梦》的改编既不是纯文学的,也不是历史的,而是更能体现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小说改编传达的是读者对原著的阅读和理解,是改编者以不同的艺术手法在小说日常叙事主体上重构的空空间 。基于语言的时间、空和情感的叙事在新的艺术图景中可能被打破、改变或省略 。来自社会现实的改编,如果能在改编作品中找到社会现实的心理基础,就很容易得到观众的情感反应 。就像1958年首演至今红红火火的越剧《红楼梦》和1987年的电视剧《红楼梦》一样,都是适应了当时新的文化环境的要求,成为经典衍生的经典 。
《红楼梦》这几年好像越来越流行了 。原著各种版本力求完美,再版第一版 。学者们通过各种解释展现《红楼梦》人物的高超与美好;各种阅读活动都在公共空房间进行,比如城市里的书店、咖啡馆,有一些流行的沉浸式体验;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也在继续探索如何将原著的深刻性融入到自己的舞台表达中;还有各种与《红楼梦》有关的展览,也在博物馆或者图书馆的规划中,从《诗经》到《红楼梦》,或者从《红楼梦》到今天 。所有大大小小的话题,似乎都在说,这就是我们爱《红楼梦》的方式 。
但是这种爱有时候真的是一种爱吗?当林黛玉和伏地魔组成“戴夫CP”的时候,当我们把林黛玉口无遮拦的名字命名为“林密”的时候,当我们把家族和王朝的衰败归结于某一个人物的时候,是否矮化了这部经典的伟大意义?无论是昆曲、越剧,还是在戏剧的四季中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十二章的舞剧,通过无字的形式画出每一个生命的悲欢离合,还是直面无声的文学,不回避不伪装,承认历史的缺失和我们认知的洁白空?当我们决定这样展示《红楼梦》的时候,是否还能像一百年前一样,听到鲁迅所说的“面部表情还在”?
红楼梦是一面镜子 。镜子背后是整个封建时代的悲剧 。在其中,每个角色只能主动或被动地跟随整个社会系统 。我们如何通过这面镜子去认识镜子背后的人,或者说我们如何去了解离我们稍微远一点,看起来又明又暗又多色调的世界?当我们通过细腻生动的文字与那些虚构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共情时,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作者李虹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光明 。com-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