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之乱:燕国局势混乱,赵国想吞并中山( 二 )


燕国局势混乱,但赵国想吞并中山,不愿燕国就此破灭,于是赵武灵王把流亡在韩国的公子职请到赵国,立为燕王,派将军乐池送回燕国 。而这一举动遭到了燕国太子姬平的反对 。姬平随即对姬职发起进攻 。在战争中初期,公子职不利 。易王后力挺自己的儿子姬职为王,她向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赢驷求援,请求发兵武力支援 。赢驷为了支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子,便联合魏国的军队一起向燕国进攻 。经过激烈战斗,联军终于将姬平的军队击溃,姬平被杀 。赢驷成功将姬职护送到燕国境内,在有易城就任燕王,这就是燕昭王也称燕昭襄王 。这一点,在1977年洛川严庄村战国墓出土的“郾王职作武业著(鐯)剑”(专家们确认是以燕昭王的名义监制成,赠给亲信佩带的宝剑;由燕国传入秦国并随葬入墓 。此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辽宁省北票市东官营子出土的“郾王职作御司马”戈等青铜铭文兵器中,已得到证实 。燕国复国,秦燕结盟 。后来有易城被称为燕下都 。
昭王姬职继位以后,敦隗传檄燕都,告以恢复之义,各邑已降齐者,一时皆叛齐为燕 。匡章不能禁止,遂班师回齐 。
【子之之乱:燕国局势混乱,赵国想吞并中山】南京博物院的展馆之宝——重金络青铜壶,即装金子的容器 。残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足径13.8厘米,是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技术的完美作品 。虽然金兽等被认定为西汉时期的,但此青铜壶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产物 。最为显著的历史意义,在于铜壶有三处铭文:一处为口内,内容为“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这是一批器皿的编号、名称及容积,孛、纣为战国时燕国的专用量词,故可确认此壶铸成时为燕国器 。第二处铭文在圈足内侧,虽被锐器錾凿,但从残迹中可见约三四字,可能为“王后右酒”,应为使用者的记铭 。第三处铭文在圈足外缘,共有刻铭廿九字,铭文为“隹王五年,奠易(阳)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 。陈璋内、伐匽(燕)邦之獲”,内容与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陈璋方壶大致相同,可互为补正,故此壶又俗称“陈璋圆壶”;这一铭文反映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并掠获燕国王室重器 。此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又是集三处铭文于一身,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