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羞辱的穷小子,被李世民请了4次,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县令

李世民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并且他和别的明君一样,也都是求贤如渴的典范,比如在李世民身边的魏徵,其实现在我们大家说起魏徵,就会觉得魏徵多好多好,名臣中的典范等等,并且还和李世民组合成了君臣典范,其实相比于魏徵的夸夸其谈,在李世民的身边还有着另外一个人 。
这个人大家可能都很不熟悉,因为在历史上的他没有魏徵出名,他的资料也非常的少,但他是李世民一连请了四次的人,而且他不出名并不代表他没有才能,正相反,他的才能,就连魏徵都不及 。
只不过这个李世民身边的人以前是个穷小子,还被一个县令羞辱过,但他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了县令,可以称他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范 。
这个人就是马宾王,相比于骆宾王,马宾王被人知道的实在不多,不过马宾王还有着另外的名字,叫做马周 。在史书上有几句马周的前期记载,说马周自幼父母双亡,并且贫穷困苦没有依靠,但他非常的爱学习 。
至于马周怎么长大的,是谁带大的,又是谁帮助他的,史书上没有记载 。可能那个时候的马周邻居们看马周可怜,才把他抚养大的吧 。马周二十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困苦生活,将不再是一位穷小子,因为马周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教师 。
马周熟读《诗》、《书》、《春秋》等,所以肚子里面有的是墨水,让马周当教师就相当于用大炮打苍蝇 。就连马周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因此马周当教师的时候不好好工作,反而经常拿着酒葫芦喝酒 。
马周的种种做法向他的上司表明了一个态度:我不想当教师 。所以马周的上司满足了马周,动不动就把马周叫过来批一顿,马周当然受不了这种气,古往今来,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脾气大 。马周也一样,最后一次脾气比他的上司还大,马周把自己的上司骂了一顿,收拾自己的东西,顺利的下岗了 。
下岗后的马周面临着再就业,但是由于他的名声在本县传开了,所以马周迫不得已去别的州县 。马周的口袋也再次的空空,一边赶路一变乞讨,结果马周找工作的时候,到处碰壁,如果仅仅碰壁也就完了,可有些人就喜欢干那种羞辱人的事情 。
马周走到了浚仪县,找到了县令崔贤,崔贤不仅没给他安排工作,还狠狠羞辱了马周一番,至于羞辱了什么就不多讲了 。反正马周的自尊心深深地被崔贤伤害了,而崔贤这位县令的名字也留在了马周的心中 。
被崔贤羞辱的马周抬头四望,发现天下之大,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怎么办呢?去长安吧!说不准在那里会遇到自己的伯乐 。
马周又一边赶路一遍乞讨的来到了长安城附近,在酒馆休息的时候,马周看到酒馆的小二竟然不招呼他 。(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时的马周衣衫褴褛,根本不像是有钱人的样子,而这样子的人自然不受店小二的待见 。)
马周虽然对别人的白眼已经习以为常,可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来长安的使命,所以马周决定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什么能力?喝酒的能力,当时最能喝酒的人能喝一斗,结果马周喊道:给我拿一斗八升酒 。
店小二不情不愿拿了过来,结果马周就当着店小二的面把酒喝完了,这一下就吸引很多人的眼光 。马周拍拍自己的肚子心满意足的走了,至于有没有付钱我们不得而知 。
当马周从酒馆走了之后,酒馆之中却炸开了锅,人们议论纷纷,毕竟这么能喝的人,可是破了纪录啊 。不过马周的这次喝酒事件,很可能就是他进入中郎将常何家中为客的原因 。至于具体的原因史书上没有记载 。
不过常何是位武将,也非常的爱喝酒,所以后来常何与马周经常在家中喝酒 。而常何是朝廷的中郎将,马周也算是和朝廷搭上了关系 。在常何家中的这段时间,马周很知足,毕竟每天有好酒有好菜,可是在马周的心中还没有忘记他来长安的目的,不过马周很快就要实现自己的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