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翠凤的感情生活如何?只有她才会把林语堂宠的像个孩子一样

林语堂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民国作家,198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个开明的教会牧师,他传授林语堂一切新的及近代的东西 。所以林语堂和他的兄弟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梳辫子,而是留一种西式的小短发,大约类似现在时髦的平头 。
多年后林语堂对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曾有过回忆,他的童年最早的记忆之一是从教会的屋顶滑下来 。而教会只有一间房子,房子紧挨着一座两层楼的牧师住宅 。因此站在牧师住宅的阳台上,可以透过教堂后面的一个小窗望下去,看见教堂内部 。在教堂的屋顶与牧师住宅的桁桷之间,有一个很窄的空间,小孩可以从这面的屋顶爬上去,挤过那个狭窄的空间,而从另一面滑下来,乐趣无穷 。
约摸10岁的时候,林语堂离家去厦门上学,后从厦门的学校毕业,离开福建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圣约翰大学在那个时候已在国际上享有相当的名声 。
在这里,林语堂认识了一个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女孩,她叫陈锦端 。很多年后林语堂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她学的是美术专业,身上涌动的灵性和美丽令他一见倾心,青春可人的形象永远地烙印在他的心里:长长的头发,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夹在背后 。后来林语堂一直爱画的女人的模样都是她的样子 。
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恶人最初仰慕的人,万千青丝在指尖滑过的温柔,是终生不可磨灭的感觉,这是一种梦里水乡般的温柔牵绊,是走过千山万水仍然不肯舍弃的决绝 。
那年林语堂和锦端都是不过十八九岁的光景,他们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了彼此 。第一眼,就好像有了非你不可的味道 。灿烂的季节,他们恣意绽放着青春年华里最热烈的情感 。可是似乎早已注定,那只是现实生活中一段惊鸿一瞥的掠影,却终没有投影在林语堂长久的生活里 。
大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锦衣玉食的一生 。陈锦端家境富裕,生的也美,她的父亲虽然也欣赏林语堂的才华,却不足以让他信任到可以把自己的掌上明珠许配给林语堂过清苦的日子 。
于是,他强加阻拦了林语堂和自己掌上明珠的恋爱 。没有人知道陈锦端的父亲和林语堂有过怎样的交谈和对话 。总之,林语堂黯然地收回了自己对陈锦端雀跃的追求 。陈锦端怕是也受到了父亲的阻止,而林语堂又不够主动,这让陈锦端也悄然地沉默了 。只知道后来她拒绝了父亲安排的“金龟婿”,独自远赴异国求学 。
有人说林语堂对待爱情的方法是他不和人生较劲,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他安于急流勇退,不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血光四溅” 。这话很有道理 。失恋的日子林语堂虽然难过但并没有强求 。或者男人的世界里儿女情长总归只是他的几分之几 。
有意思的是,陈锦端的父亲或是缘于内疚,或是出于对林语堂才华的爱惜,却将自己的邻居的女儿廖翠凤介绍给了他 。
廖家虽说家业不如陈家庞大,但在厦门也是书香门第 。廖翠凤的二哥也在圣约翰大学读书,与林语堂也玩得不错 。经过陈父的搭桥后,林语堂应廖翠凤二哥的邀请到廖家做客 。这时的廖翠凤,早就听过哥哥赞美林语堂不同凡响,又眼见林语堂风趣才华也就心生好感愿意和他交往了 。
林语堂是个活得清醒现实的人,他不会去悲秋伤月一份没有希望的爱情,而是想到给自己一个机会,接触一下其她女孩也许能重新找回一份惊喜 。所以他没有拒绝陈父的媒妁之言 。或者兴许他看到廖翠凤的时候,感觉也是不错的,觉得这个女孩知书达理温柔婉约可以交往……
对于两人的恋爱,廖翠凤的母亲心里并不认同,她也觉得林家穷了点自己的女儿应该过更好的生活 。没有料到廖翠凤却说:“贫穷算不了什么 。”就这样一锤定音了 。林语堂觉得廖翠凤是可以走一辈子的人,于是,他们很快订婚 。不久,两人一起出国留学 。后话是,廖翠凤虽然出身不错,却没有小姐架子,人 很朴实也很会过日子 。从此,廖翠凤和林语堂果真走了一辈子 。并且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