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运动,左翼运动是什么

什么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

左翼运动,左翼运动是什么

文章插图
【左翼运动,左翼运动是什么】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左翼文学作家联盟的简称,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张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去评判现存的文学现象,强调对社会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真实性 。
主要文学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努力输入苏联及其他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还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
扩展资料:
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功劳:
1、左翼文学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有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和波格丹诺夫的“文艺组织生活”论均成为中国左翼文学的理论来源 。
鲁迅、瞿秋白、茅盾、胡风、周扬、冯雪峰等人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经过苏联革命实践检验过的马克思主义来总结中国左翼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
是“依据社会潮流阐明作者思想与其作品底构成,并批判这社会潮流与作品倾向之真实否”的优秀文学理论作品,对中国左翼文学直至以后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2、左翼文学运动加速了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发展步伐 。经过1930年关于文艺通俗化、旧形式的采用和新形式的创造、1932年文艺大众化的任务、内容以及方法、形式、1934年关于大众语言和文字拉丁化这三次大的讨论,以及工农兵通讯员运动、街头文学运动等实践活动,左翼文学运动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文艺的大众化 。
3、左翼文学运动加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由外向内方面:首先,输入了大量苏联、东欧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先进的文学作品 。
诸如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均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作品 。
其次,通过文学期刊以及作品文丛介绍世界文学形势,借以影响中国文学的发展 。第三,积极的批判吸收苏俄与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学理论 。
由内向外方面: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鲁迅、郭沫若、茅盾、张天翼、沈从文、沙汀等人的作品先后被介绍到各个国家,中国的左翼文学在世界上发出了自己的呼声,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4、左翼文学在文学创作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以茅盾、蒋光慈为代表的小说,以蒋光慈、殷夫为代表的诗歌,以田汉、夏衍为代表的话剧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
涌现了《新梦》、《别了,哥哥》、《丽莎的哀怨》、《莎菲女士的日记》、《蚀》、《子夜》等为现代文学史上永为不朽的作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翼文学运动
左翼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左翼运动,左翼运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阿英)、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茅盾、冯雪峰、柔石、丁玲、胡风
左翼音乐运动的背景
左翼运动,左翼运动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的“一二八”日寇进攻上海,再到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的“八一三”上海事变,国家和民族面临着劫难,整个中国被迫着发出了一个声音:救亡图存!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音乐家们不再高雅和轻松,也自然地投身到了民族救亡的伟大斗争之中 。这一时期,音乐界的“左翼音乐运动”、“新音乐运动”、“国防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等,对当时及后来中国新音乐的文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