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廖翠凤:把爱情当点心,把婚姻当饭吃

林语堂是我国很有名气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活跃在文坛上 。?
林语堂曾在巴西的一个集会上演说了一个轰动世界的笑话 。他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
话虽这样说,他却和妻子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堪称民国夫妻中的典范 。
1969年1月9日,在中国台北阳明山麓林家花园的客厅里,一对喜烛点燃了,林语堂夫妇想悄悄庆祝结婚五十周年 。他们认为这是他俩的事,不让外人参加,然而,还是被至爱亲朋包围了 。??
林语堂把一枚金质胸针献给廖翠凤,上面铸了“金玉缘”三字,并刻了林语堂翻译的詹姆斯·惠特坎·李莱的不朽名诗《老情人》 。??(林语堂将其译成中文五言诗:“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
他说:“我送了她一枚胸章,表彰她当年强有力的决定,五十年来一次又一次为家庭的幸福做出的牺牲 。??”
谈及白头偕老的秘诀,不约而同说了俩字“给”与“受” 。只是给予,才能是完满姻缘 。林语堂也感慨说:“我好比一个气球,她是沉重的坠头儿,若不是她拉着,我还不知要飞到哪儿去呢?”???
林语堂不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前提,而认为爱情是婚姻的产物 。?他说:“现代人的毛病是把爱情当饭吃,把婚姻当点心吃,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 。”所以他和她的相守秘诀是,“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林先生的话里,透着他难得的境界与智慧,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爱 。
?林语堂自幼天资聪慧、记忆超人,他是在父亲林至诚41岁、母亲40岁时出生的,父母对其也十分宠爱,小时候父母为使他成才,把他送到本村一家私塾上学,林语堂在小学上了一段时间后,父亲林至诚在厦门有个亲戚,便把林语堂和他的哥哥送往厦门鼓浪屿上学,在鼓浪屿学习期间,林语堂十分刻苦,他注重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 。
1912年?17岁的林语堂以第二名的成绩结束了中学阶段的学习,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
可是,林语堂家境贫寒,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 。父亲林至诚虽然是一个乡村牧师,但是却有远见,知道知识的重要 。
他借了100银元,还把祖辈留下的房屋卖掉,并让林语堂的两个姐姐辍学回乡嫁人 。二姐送给弟弟林语堂4毛钱,并对他说:“你到上海去要好好地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 。”?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
林语堂在二年级结业典礼上获得了三种奖章,成为全校学生羡慕嫉妒的“学霸” 。??他本可以考第一名,但都是故意考第二名,因为他认为第一名都是书呆子 。
?据说情窦初开那年,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认识了大学隔壁圣玛丽女子学校学美术的陈锦端,她美丽动人、优雅大方,还画得一手好画,用林语堂自己的话说,“她的确生得奇美无比”,他的哥哥陈希佐、陈希庆兄弟是林语堂的同窗好友 。?
幸运的是,陈锦端也十分倾心于他的博学多才,当时林语堂也正值风华正茂,一表人材,在学校里表现十分优秀,谈吐不凡,这种气质也深深吸引了陈锦端,才子配佳人,双方很快便坠入爱河 。??????
可姑娘的父亲嫌语堂家贫,坚决反对,为了弥补对林语堂的愧疚,他把隔壁家的廖家二小姐,介绍给了林语堂 。?
这个廖家二小姐,就是廖翠凤,廖翠凤的哥哥与林语堂也是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