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廖翠凤:把爱情当点心,把婚姻当饭吃( 二 )


据说林语堂曾经在她家吃饭,那时他隐隐约约感觉背后有人在看他 。他们结婚之后,廖翠凤告诉他,原来翠凤早就注意到语堂,她在有限的听闻和零星的接触中,通过他吃饭的样子和说话的细节,她已经爱上了这个颇有才气且风度翩翩的男子 。?
?后来廖翠凤到圣玛丽亚书院读书,和林语堂渐渐有了些往来,失恋的林语堂也尝试着从失败的情感中走出来 。他们慢慢走到一起,因为之前受挫的感情,他谨慎试探着廖翠凤的态度 。?
直到后来,林语堂上门提亲,廖翠凤的母亲忧心地对女儿说“他是个牧师的儿子,家里没有钱 。”
廖翠凤回答:“穷有什么关系?”他被这句话深深感动 。
林语堂和廖翠凤订婚了,他回到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业 。陈锦端没有服从父亲的安排嫁人,而是远渡重洋,到美国攻读西洋美术 。?
转眼,林语堂订婚已经4年了,廖家开始催促林语堂迎娶廖翠凤 。这时,林语堂申请到了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奖学金 。?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举办了婚礼,随后双双前往美国哈佛大学 。
?结婚后,林语堂做了一件奇事,他把结婚证书一把火烧掉了 。不过,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 把婚书烧了吧,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 。”??
?这件事往后成为美谈,这也是林语堂的处事哲学,他不会忘记眼前的这位女子不顾自己家庭清贫而义无反顾,从那刻开始,他就知道,这辈子,就是她了 。?
?有爱情的婚姻是幸福的,但是不能够强求每一段婚姻上面都有爱情的属性 。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关于爱情的看法可谓是天差地别 。
婚后不久,廖翠凤拿着父亲给自己的1000块嫁妆,随夫出国留学 。他们的蜜月,是在横穿太平洋的邮轮上度过的 。?在船上,廖翠凤为了省下一点钱,强忍疼痛难忍的肠胃病 。虽是旧式女子,翠凤却极有眼光和胸怀,她没有抱怨,而是通过自己的精湛厨艺和精打细算,让林语堂刮目相看 。?
林语堂一头扎进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像海绵一样争分夺秒地吸取知识 。?
在哈佛读了一年,他的助学金却被停,而后他们到了法国,又转到德国 。林语堂先在歌德的故乡耶鲁大学攻读莎士比亚,获得硕士学位,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 。经济困难时,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 。?
归国后林语堂在北京、厦门等地教学任职,并有了三个女儿,分别取名林凤如 (如斯)、林玉如 (太乙)、林相如,这与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中的木兰、莫愁、目莲对应 。后来一家人定居于上海 。?
?林家三个孩子都说:“世上找不到两个比爹妈更不相像的人 。他却说:婚姻像一双鞋子,穿久了便会合脚 。?
当很多文化名人抛弃旧家庭的发妻,另找时髦的知识女性时,翠凤也担心丈夫会喜新厌旧,打趣地说:“人家做了教授,一窝蜂地离了黄脸老妻、娶新潮女生,你就不想赶这个时髦?”
林语堂摇摇头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离了你,我活不成呀 。”??
?她忌讳别人说她胖,但她喜欢人家赞美她挺直的鼻子,所以她生气时,他总是去捏她的鼻子,说一些欢喜的话,她也就笑起来了 。?
?幽默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林语堂先生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大地迅速流行起来 。他妙语迭出,常常赢得满堂喝彩,被誉为“幽默大师” 。
?林语堂在《论趣》一文在说道: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 。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 。就做到如米芾或黄大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 。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痛嗜 。没有腐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无味的不知趣的一个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