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如的感情生活如何?遇见朱生豪,她成了真正的诗人

遇见他之前,她想做一个诗人 。遇见他之后,她成了真正的诗人 。
相识十年,无数的鸿雁传书,几乎不见面 。相见后,有了两年的婚姻生活 。对此,她从未抱怨 。
战火纷飞,他们匆匆结了婚,搬到稳定僻静之地 。他继续翻译莎翁全集,她则为他生儿育女,支撑家里 。
在她的叙述里,她永远平静,谦卑,仿佛她才是欠了他最多的那个人 。
因此,她可以过任何一种生活,将就任何一种时代 。
1932年的深秋,她从师范科毕业 。那一年有了新规定,师范生曾享受了公费学习,不能直接进入国立大学 。于是,她转了个弯,考进了之江大学读中文系 。
大学里,环境幽静,学生不多 。绿荫遮蔽下,倾斜的阳光四散而去,穿过树叶,落在光溜溜的没人路过的地面上 。
朱生豪正在读大学四年级,是“之江诗社”里的顶尖人物 。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又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长大,沉默寡言,清瘦单薄 。
她第一次去“之江诗社”时,别出心裁地写了一首宝塔诗带去,就当做给诗社的见面礼 。没想到社里的成员交流的作品,多是诗词歌赋,古体一派 。她的宝塔诗新潮得有些突兀,像个尴尬的怪物 。
她连平仄都分不清楚 。
好友把宝塔诗给朱生豪看,他看完,低下头去,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表情 。她看着他,觉得自己的诗恐怕不是首上乘之作 。
没想到,几天后,朱生豪给她寄了信,还奉上了他自己创作的几首新诗,请她指正 。
她也想学着写古体诗,于是就回信给他 。一来二去,诗词的指导与交流少了,表达情感的句子却增多了 。
次年夏天,老师给他介绍了工作,去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汉编译 。在他的学生时代,他就非常喜欢英语,常常觉得自己沉醉在英国范儿的生活中 。
那个年代,他没有得力的靠山,找工作并不容易 。走之前,他写了三阙《鹧鸪天》赠予她,信心百倍地告别了大学生活 。
他的具体工作是参与编纂《英汉模仿辞典》,《英汉双解辞典》,然后再在词基础上参考日本最新的英日辞典加以扩充修订编写 。书成之后,在初学者中很受欢迎 。
朱生豪生性安静,又养成了安静的习惯,他几乎是独来独往,办公室一出,很少与人接触 。他自己也说他是一个古怪而孤独的孩子 。
他住在自己的亭子间里,任何时候,他都在独处,不说话,也找不到人说话 。他唯一向外的渠道就是与她的通信 。
他什么都写,宋清如之于他就像是跳动在躯体里的心脏,见不到,摸不着,但他能靠想象去触碰她 。
他写他所居住的小屋子 。房间墙壁昨天粉饰过,换了奶油色 。
陈设很简单,只一书桌、一坐椅、一眠船 。他还特别指出床已经破了,勉强支持着用 。
书,一部分线装的包起来塞在床底下,一部分放在藤篮里,其余的摊在桌子上 。
他还写了歌曲集、外国歌、中国歌、创作歌曲、电影歌等流行的单张外国歌曲 。案上还有日历、墨水瓶、茶杯、热水瓶等等 。
他说,他非常喜欢看电影 。
但这些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他曾说,“一年之中,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两百多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 。”
那些鲜活的堪称“无比肉麻”的极品情书语言是重塑现实世界的一种武器,此时的他很年轻,游离在主流文学圈之外,不为人知 。
他讨厌自己的平凡卑俗,也讨厌别人的平凡与卑俗 。过去父亲开店,但总是经营不善,母亲痛心疾首,无数次对他说,长大后一定要有出息啊 。
他要求不多,有出息就是不无聊的意思 。只要不无聊就好了 。一切都好了 。可是如今,他无所作为,信里倒是一片赤诚、恣意徜徉、你侬我侬,心里却是一片寂寞与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