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太后如何称呼皇帝?为什么称呼会跟其他人不同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 。因为在中国社会中,如何称呼,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需要讲究的问题 。尤其是皇家,他们讲究礼仪,规矩森严,不能有丝毫差错 。而这种情况,太后跟皇帝之间,就非常容易产生矛盾 。
因为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没有人可以超越他 。但另一方面,清朝又极力崇尚忠孝的文化 。对于皇帝,乃至整个皇家来说,都必须亲自以身作则,向天下人做出表率 。
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太后对皇帝的称呼,其实是一个颇具考验的问题 。一般而言,清朝太后都是皇帝的嫡母或生母 。不过,虽然她们是长辈,却不能直接称呼皇帝为“儿子” 。
因为这容易被认为是逾越的嫌疑,对皇帝权威有影响 。所以,清朝时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当时太后对皇帝的称呼,就是“皇帝” 。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自己的传记《我的前半生》中很详细的说道:‘’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这样称呼我 。”如果太后对皇帝的称呼,就是“皇帝”的话,似乎没有什么特别 。
因为我们今天的称呼也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我们对比当时其他对皇帝的称呼,就会发现,清朝时,太后对皇帝的称呼,其实是非常独特的 。
清朝时,如果是嫔妃、大臣的话,他们对皇帝的称呼,主要是“皇上” 。这个也是清朝的一个特殊现象 。在其他朝代,对皇帝的称呼,一般会是“陛下”,或者“天子” 。
也有一些朝代会称呼为“官家”,大臣跟皇帝的关系,会更平等些 。
【清朝时,太后如何称呼皇帝?为什么称呼会跟其他人不同】而大臣被皇帝召见后,就需要跟皇帝问好 。如果是汉人大臣,则会说“臣恭请皇上圣安” 。如果是满人大臣,会说“奴才恭请皇上圣安” 。
这两种称呼不能混淆 。一旦对皇帝的称呼失误,轻则扣工资,重则直接降级 。不过,一些跟皇帝关系亲近的旗人大臣,偶尔也会称皇帝为“主子” 。至于皇后嫔妃,则一律称皇帝为“皇上” 。
而电视剧中,那种经常出现大臣向皇帝高呼“万岁”“万岁爷”的场面,在真实历史中是不会出现的 。即便在奏折中,也极少出现 。
尤其是雍正时期,如果大臣当面,或者在奏折中出现“万岁”“万岁爷”的称呼,会被皇帝认为是阿谀奉承的意思 。很容易受到责罚 。
不过,“万岁”跟“万岁爷”这两种对皇帝的称呼,在清朝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在现有的清宫档案里,就有《万岁爷档》 。这两种称呼在当时虽然不被大臣、嫔妃使用,但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太监、宫女是可以使用的 。
而且,如果是称呼已经去世的皇帝,就会以年号加一个爷 。比如雍正爷、康熙爷等 。不过,这种称呼也是从清朝中期才开始正式使用 。
除了这两种称呼,清朝对皇帝的称呼,还有“老佛爷” 。能得到这个称呼的,当时是那些寿命长的皇帝 。乾隆皇帝曾被这样称呼过 。
但是,这个称呼也仅限于近侍、太监可以在背后称呼,而大臣、嫔妃是不被允许的 。其实,这个就跟晚清时,对慈禧的称呼一样 。
虽然电视剧中经常称呼慈禧为“老佛爷”,但在实际上,当时无论是大臣,或者太监,当面称呼慈禧,仍要称呼“皇太后” 。
不过,在背地里,内务府的官员,或者近侍太监 。他们受到慈禧偏宠,可以这么称呼,用来表示自己的地位 。可如果当面称呼“老佛爷”,还是容易受到责罚 。
清朝的时候,如果是跟皇帝很亲近的身边人,像乳母、近侍、太监,又会称呼皇帝为“老爷子” 。使用这个称呼,不一定代表皇帝岁数很大,主要是为了表示一种既尊重又亲近的感觉 。溥仪的乳母就曾称呼溥仪为“老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