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霸权轮换,齐国衰落晋楚崛起

在春秋时期,各霸权国大多以打着匡扶周礼为旗号,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对各国发号施令,充当警察角色,对那些公开和严重地违反周礼的国家进行讨伐,对外部进行侵略战争或防御战争,保卫华夏诸侯国的共同利益,或动之以武,或进行武力威慑,或进行经济制裁和经济封锁,或诱之以经济利益,采用各种方式来维护华夏体系的秩序 。这种秩序的维护在一定时期内也给各诸侯国带来共同的利益 。
但并非所有的诸侯国都愿承认这种霸权国的地位并服从其领导 。因此从开始就有一些强大的国家与其争夺霸权,直到原来的霸权国衰落新的霸权国出现 。由于当时许多诸侯国的实力和基础大体相当,没有一个国家能长期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这时的霸权国家还没有发展到超级大国的地步,各国的实力悬殊并不很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新的后起的霸权国家,形成了春秋时期的霸权的轮换 。
齐桓公时的齐国只称霸了几十年,后来相继出现了晋文公和晋悼公 。晋国在齐桓公称霸时,也有向齐挑战之心 。晋国利用齐国一心对付楚国的挑战的时机,致力于发展和壮大自己 。公元前658年以前,晋国已经灭掉了些北方的小国,如骊戎国、魏国、霍国、耿国等 。晋国的兴起的主要标志就是公元前655年晋国先后灭亡了邻近的两个小国,即虢国和虞国 。
晋献公制定了由远及近的战略,决定先向远方的虢国进攻 。晋国为此向虞国借路,虞国大夫宫之奇当时劝谏虞国国君说,指出虢国是虞国的屏蔽,虢国灭亡,虞国必定灭亡,对晋国不可以敞开门户,对入侵者不可以因习见而不经心 。借给一次已是过分,再借一次更不可以 。俗语说“辅(面频)车(牙床)相依,唇亡齿寒”,正是虞与虢的关系之谓也 。
【春秋时期霸权轮换,齐国衰落晋楚崛起】可惜處君不听,借路与晋,晋国在灭亡了虢国后不久,也顺路在回晋国的途中灭亡了虞国 。开始,晋国还有些忌讳国际社会的谴责,不敢太公开张扬,还替虞国向周王室交税,过了不久,晋国一看国际社会没有反映,就正式把虞国和虢国的土地完全吞并于晋国 。当齐桓公在公元前651年召集主要诸侯国在宋国葵丘会盟时,晋献公以忙于国内事务为名,不出席这次盟会 。
到了公元前649年,新上台的周襄王就承认了晋国的特权地位,向晋惠公赐物表示对他的信任,并默认晋国对周围小国的吞并 。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的周王虽然往往要借助于大国的支持才能存在,但有时也会与霸权国产生矛盾 。为了制止霸权国权力过大,有时候周王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制衡霸权国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因记恨齐桓公召集鲁宋、陈、卫、许、曹诸国在卫国的首止盟会上商议立周太子郑一事伤害了他的权力 。
于是在会议进行时派大臣会见郑文公,让他背叛齐国,支持他与楚国结盟,与晋国友好,但郑文公不愿得罪强大的齐国,就在会议中途丢下军队,只身逃回郑国,不参加结盟 。但这样还是受到以齐为首的六国联军的讨伐 。在齐国的霸权衰落后,出现了新兴国家争夺霸权国家的局面,有了晋国这新的超级大国取代齐国霸权 。宋国是一个中等国,本无资格做盟国,但由于齐国霸权衰败后出现的混乱局面,也曾一度想出来做盟主 。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他的五位公子争做太子,发生内乱,齐国大乱,逃到宋国的齐公子昭在宋国支持下,回国抢权,宋襄公率宋、曹、卫、邾四国联军大败齐军,立公子昭为齐孝公,然后从齐国撤军 。这时候,春秋各国中,可以继承齐国霸权的国家,在西部有秦国,西北部有晋国,南方还有楚国 。这三国实力不相上下 。而当时的宋国力量并不很强大,但由于齐国这个霸权国家的衰败,特别是齐国霸权后时期的楚国、晋国都还没有准备好做霸权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