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突破百万套/年,又一个前装赛道成为行业新风口

汽车智能化,不仅仅是增量,还有存量升级 。
作为驾驶员观察道路状况的关键车载部件,汽车后视镜(基于凸面镜)最早出现在1906年,随后逐步成为所有车辆的基本标配 。不过,由于镜面设计的缺陷,后视镜盲区一直是客观存在的 。
而车内后视镜虽然可以弥补左右外后视镜的观测盲区,帮助判断正后方车辆的距离,但是对于车尾左右侧盲区还是无能为力 。此后,BSD技术加持(在左右后视镜提醒显示)的盲区预警功能,目标也是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 。
从1921年发明家Elmer 获得汽车后视镜专利并批量生产到如今,百余年来,这一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设计变化并不大,盲区、失真、风阻、看不清等问题一直存在 。
直到2016年,基于后视摄像头实现车辆后方道路监测的流媒体后视镜在凯迪拉克上的率先量产搭载,带动汽车行业重新思考传统后视镜的变革 。两年后,作为凯迪拉克的流媒体后视镜供应商,率先发布了基于侧后视镜集成摄像头+流媒体后视镜,实现了外后视镜的功能 。
同一年,雷克萨斯在日本率先量产真正的电子外后视镜,即用摄像头彻底取代凸面镜,再把实时影像传送到车内两侧A柱上的液晶显示屏上 。
电子后视镜的好处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盲区,克服传统光学后视镜反射后方灯光等问题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同时无需担心恶劣天气造成车窗和镜子模糊;而且也可有效降低高速行驶时传统后视镜造成的风阻,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可以提升续航里程 。
而电子外后视镜采用摄像成像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后视镜镜面反射成像的缺点 。不过,由于受到传统法规的限制、新技术成熟度和成本问题,电子外后视镜一直没有成为市场主流 。
即便欧盟和日本先后于2016、2017年放开对电子外后视镜的法规限制,过去几年时间,全球也仅有少数几个品牌推出搭载车型 。
不过,随着近年来ADAS等智能化技术的快速渗透,也带动摄像头、芯片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和性能的提升,同时,包括显示屏交互终端也在逐步普及,这为电子外后视镜加速落地打开了新的窗口期 。
2018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 15084-XXXX《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标准修订计划,正式启动将摄像头-监视器系统的相关规定纳入到标准的进程 。
2022年12月29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新版-2022法规将于2023年7月1日执行,并取代现行的-2013版本 。
这为车载电子外后视镜前装市场的启动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未来三年将是这个赛道的关键周期 。同样,也带动产业链提前布局企业优先享受市场红利 。
合肥疆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疆程”)早在2019年就启动了电子外后视镜的量产布局,是当时国内最早真正推进电子外后视镜在乘用车上量产落地的供应商 。
2022年,疆程携手北汽,推出国内第一款真正具备CMS量产能力的车型——北汽魔方,但受限于法规,配置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型版本一直无法真正售卖,但其产品性能一直远超法规要求 。
近日,路特斯官方宣布,旗下纯电SUV将成为中国首批前装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新车 。根据该公司的说法,用摄像头取代传统外后视镜,可以增加50%的横向视野,并进一步降低风阻 。
搭载疆程电子外后视镜的北汽魔方
“在多年的电子外后视镜量产开发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测试经验与实车路试经验,真正落实了大家对电子外后视镜的期许 。”在疆程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个细分市场的爆发,已经是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