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国: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

顿国,是周武王灭商后于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子爵,亦称顿子国,都城在今河南商水县顿国故城,后为陈国所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项城南顿镇),与陈国、项国、沈国等相邻,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 。
顿国从公元前1122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存在了626年 。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 。
地理位置
淮水中上游地区历来为上古民族杂居交错之地,况且又为商王朝统治的旧地,为震慑商民旧族,周王朝便在这里分封了顿、沈、项、息、番、蔡、道、蒋、曾、唐等诸多姬姓小国,使其成为镇守周朝南疆的屏障 。周初分封的这些诸侯小国,面积都不大 。顿为子爵,其封地面积不过二百五十平方里左右 。顿国在哪里?清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云:“顿国本在县(指商水县)北三十里,顿子迫于陈,南奔楚,自顿南徙,故曰南顿 。”这段记载不仅指明了顿国的初封地、迁居地,而且也指明了顿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 。
【顿国: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顿国故城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标示顿国的地望有两处:一在今商水县境内;一在项城县(今项城市)境内 。体现一个诸侯国的考古学“表征”是什么?是都城 。周口市、商水县文物部门在今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找到了顿国故城城址 。经过勘探调查表明,顿国故城呈正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边长500米,面积达25万平方米 。城墙外有壕沟护绕 。故城内出土有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构件如筒瓦、板瓦、云纹瓦当和生活用具陶圜底罐,以及楚国流行货币蚁鼻钱等 。故城外发现有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墓葬 。
顿国故城西汉时置博阳县,东汉时称乐家,三国时衰落 。该故城的发现,证实今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附近方圆地区为顿国疆域范围 。这个顿国后来习惯上将其称为北顿,以与后来的南顿相区别 。
南顿古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这个都邑就是今项城市南顿故城,该故城位于今项城市南顿镇 。据考古调查,南顿故城面积约50万平方米,尚存一段夯土北城墙,东西长217米,残高7米,顶部宽约5米,夯层厚18至30厘米,圜底窝较浅 。城内散存大量板瓦、筒瓦和饰粗细绳纹的陶片 。故城内外发现有周代和汉代墓葬 。该故城比顿国故城大一倍,显示楚人修建该城时明显违反了建筑规制,突出了防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