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顺天府尹,为何不怕直隶总督

【清朝的顺天府尹,为何不怕直隶总督】都知道清朝有(定型后的)八大总督(不包括光绪时设的东三省总督) 。清朝还有一个地方 , 名义上是地一级的府 , 实际地位却和总督差不多 , 这就是顺天府尹 。
清军入关 , 定都于燕京 , 沿明制 , 在燕京地区设顺天府 , 最高长官是府尹 。清朝有句话 , 叫宛平县里管朝廷 , 宛平县令比其他县令的级别要高 。县令如此 , 更不要说直管宛平县令的顺天府尹了 。
朝廷对顺天府尹的级别 , 说得非常清楚:顺天府尹高于直隶其他府的知府 。同样是府长官 , 别的府只能称知府 , 顺天府可以称“尹” , 这也是历代给予京畿的特权 。
因顺天府尹的特殊性 , 朝廷对顺天府尹的人选格外重视 , 非亲近人不授 。清初刚入关时 , 天下混乱 , 清廷甚至都做好了中原待不住就逃回东北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 , 清廷是不敢乱用“外人”的 。
用的都是什么人?汉军旗人 。汉人入了旗 , 就被清廷视为自己人 。顺治朝十八年 , 只有汉军旗人才有资格出任顺天府尹 。康熙十年(1671年) , 清廷的统治基本稳固 , 才开始用汉人官员 。随着清廷汉化的加深 , 雍正四年(1726年) , 雍正帝要求在顺天府实行直隶籍官员回避制度 , 籍贯在直隶的汉军八旗的官员就不能出任顺天府尹了 。
顺天府尹的级别自然低于直隶总督 。总督如果不加兵部尚书衔的话 , 也是正二品 , 加衔则是从一品 。而顺天府尹只是正三品 , 比总督低了两级 。另外 , 清廷起家的沈阳设奉天府尹 , 级别和顺天府尹相同 , 都是正三品 。
但在清朝 , 顺天府尹实际上是被当成总督、巡抚来使用的 。皇帝很多诏谕 , 都是把顺天府尹和直隶总督并列的 。这个待遇 , 别省的知府就得不到 , 比如江宁知府不会和两江总督并列 , 广州知府不会和两广总督并列 。
而且 , 较比于外省的其他府 , 顺天府还有一个特权 。顺天府可以直接审理刑事案件 , 不必再上报直隶总督 。在清朝官场 , 顺天府有个响当当的绰号——小刑部 。
顺天府尹和总督、巡抚级别相当 , 还有一个佐证 。不说从四品的外省知府了 , 就是京城里的正三品官员 , 用的印都是铜印 。总督、巡抚作为一、二品高官 , 是可以用银印的 , 正三品的顺天府尹也可以用银印 。
在直隶 , 直隶总督有两个地方是管不了的 , 一个是避暑山庄所在的热河 , 有热河总管(副都统、都统) , 另一个是顺天府 。顺天城外的事情 , 直隶总督必须和顺天府尹一起商量 , 顺天府尹不必看直隶总督的脸色 。城内的事情 , 作为天下第一总督的直隶总督是管不到的 。
如果皇帝要求各省的总督、巡抚讨论国事 , 顺天府尹可以和直隶总督一起上折子 。
雍正以后 , 顺天府尹的级别继续提高 , 朝廷经常派各部大员来顺天府 , 以本职兼管顺天府各项事务 。乾隆朝以后 , 六部堂官经常兼管顺天府 , 称为兼管府尹事务大臣(兼尹) 。
兼尹是几品?很明确:正一品 。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 , 顺天府不止有兼尹 , 还存在顺天府尹 。顺天府尹还是正三品 , 但他和兼尹不是上下级 , 顺天府尹不必在兼尹面前低三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