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温羡之侄东晋名将温峤简介

温峤(288~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 。东晋名将,司徒温羡之侄 。
出身太原温氏,聪敏博学,为人孝悌 。初授司隶校尉都官从事,进入并州刺史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 。西晋灭亡后,南下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 。迁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与太子(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 。晋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从平王敦之乱 。晋明帝病重,随王导、郗览等同受顾命,拜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从平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 。
咸和四年(329年),病逝,时年四十二,追赠侍中、大将军、使持节,谥号忠武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温峤为人聪敏,博学善文,尤擅清谈,而且凤仪俊美,颇有器量 。他早年以孝悌著称,多次拒绝州郡征辟 。
初仕西晋
永兴二年(305年),温峤被司隶校尉辟为都官从事,负责监察百官,时年仅十七岁 。他弹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财,却反得庾敳赞赏,一时名声大噪 。后来,温峤被举为秀才、灼然,又被辟为司徒府东阁祭酒,补任上党郡潞县县令 。
永嘉四年(310年),并州刺史刘琨升任平北大将军 。温峤是刘琨内甥,素受刘琨礼遇,因此被辟为平北参军 。
建兴元年(313年),刘琨进拜大将军 。温峤出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领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 。当时,匈奴汉国肆虐中原,晋室皇族、世家纷纷渡江南下,到江东投靠琅琊王司马睿 。西晋政权已是名存实亡 。并州孤悬于北方,境内盗贼蜂起,周边又有石勒、刘聪等强敌环绕 。温峤在与石勒的战争中屡建战功,被刘琨倚为谋主 。
【司徒温羡之侄东晋名将温峤简介】建兴三年(315年),刘琨进位司空,又以温峤为司空府右司马 。
建兴四年(316年),汉国灭亡西晋,随后又攻取并州 。温峤随刘琨投奔幽州,依附于幽州刺史段匹磾 。
南下江东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在建康(治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但却只称晋王,并未称帝 。刘琨遂以温峤为司空府左长史,让他南下江东劝进 。是年六月,温峤抵达建康 。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辞,盛赞刘琨忠义,并力言江东承袭晋统乃是众望所归,因而深得司马睿赞赏 。当时名士如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都非常欣赏温峤,争相与之交往 。后来,温峤多次请求返回幽州向刘琨复命,但都未获允准 。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并任命温峤为散骑常侍 。温峤以母丧为由,不肯接受官职,再次请求北归 。三司、八座共议,皆认为温峤不能因私情而废国事 。当时,刘琨已在段氏内乱中被段匹磾冤杀 。温峤只得接受任命,留在江东,并要求朝廷褒崇刘琨,以慰海内之望 。但晋廷正倚重段匹磾抵抗石勒,并未对刘琨有所追赠 。此后,温峤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 。他极尽规谏之责,并献《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马绍器重,引为布衣之交 。
太兴三年(320年),司空府故属卢谌、崔悦由北方辗转表奏晋廷,替刘琨诉冤 。温峤趁机再次上表,请求昭雪刘琨 。晋元帝遂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并赐谥号 。
平定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大将军王敦以诛杀刘隗、刁协的名义起兵,进逼建康 。温峤对王敦尚抱有同情之心,曾对仆射周顗道:“大将军这么做似乎有一定原因,应当不算过分吧?”王敦攻入建康后,欲以不孝之名废黜太子,以图取代晋室 。温峤又挺身回护司马绍,挫败了王敦的阴谋 。是年十一月,晋元帝忧愤病逝 。太子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以温峤为侍中 。
太宁元年(323年),温峤又改任中书令 。他执掌诏命文翰,参预机密大谋,深得明帝倚重 。当时,王敦已还镇江州,遥控朝政,对此极为忌惮,遂请求以温峤为幕府左司马 。温峤假意勤勉恭敬,为王敦出谋划策,又刻意结交其心腹钱凤,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