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的饮食丰富多彩,粥品就有三百多种( 二 )


及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xiǎo)也 。说是饭、菜、汤,三者皆白,故名皛饭 。苏东坡感到自已被作弄,后来想报复,他也请钱勰来家做客吃“毳饭” 。钱穆父到东坡家,等了好久,也不见苏东坡有设食请客的意思,饥饿难受 。东坡总说等一会,如此三次,最后苏东坡回答说:萝卜、汤、饭三者俱“毛”也 。毳蜀音“毛”与“没”相近,作“无”字意思 。这就是说三种食物都没有了,苏东坡也戏弄了钱穆父一次 。宋代富贵之家,对粮食不珍惜,浪费极大 。《贵耳集》记载,北宋末年大臣王黼与寺院为邻,寺院一僧,每天将从王黼宅沟中流出的雪色白饭漉出,洗净晒干保存,不几年积成一囤 。后靖康之难,金兵占领汴京,王宅粮食不继,面临断食之苦 。寺僧便把收藏的干饭粒复蒸成饭,送至王宅,供他们一家吃食,解决了王宅的粮食困难 。(二)粥与食疗粥,古时又有糜、 (音毡)、酏(音夷)、 等多种名字,相传是黄帝创始的 。古人把粥分为 (厚粥)和粥(稀粥)两大类;或以原料同而分为米粥、麦粥、豆粥、粟米粥、乳粥等;每一大类又分为许多品种,据宋人文献《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养老奉亲书》三书的记载,食疗之粥品多达三百零六种 。北宋文人张文潜撰写了《粥记》的专文,极为赞美食粥的好处,说能延寿;又说:“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空,谷气便作,所补不细 。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
南宋陆游《食粥诗》也极力推荐饮粥之妙: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是食粥至神仙 。从诗中可见,陆游认为延寿最简易的方法是食粥 。诗中騠到的宛丘(今河南境内)就是神农尝百草、辨药物使人长寿的地方,比喻食粥能长寿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清苦力学,平日早晚两顿食粥时,仅配点菜而已 。同学们怜他清苦,而他视为“美馔” 。北宋苏东坡在给朋友的书信中也极力称赞白粥,他说:“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它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妙不可言 。”他还说:“吾无求于世矣,所须二顷田,以足 粥矣 。”粥,不仅是士庶民间的常见食品,在唐宋宫廷中,又常赐大臣以食疗粥,表示宠爱 。宋代宰相王旦(957—1017)在相位十多年,办事认真,为宋真宗所信赖 。一次王旦病重,真宗不仅常派内侍慰问他,且还亲自为之调药,并赐薯蓣粥 。②粥,在宋代也成为供奉佛祖的虔诚食品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汴京开封诸寺院作浴佛会,给信徒赠送七宝五味粥,可称为“腊八粥”;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也沿袭 。
宋代粥品多达三百馀种,粗分为豆谷类、花卉类、瓜果蔬菜类和动物类等四大类 。宋代谷豆粥品种增多,烹煮技术益精,已成为主食的重要特色 。主要品种有籼米粥、焦米粥、陈米粥、粳米粥、香稻米粥、糯米粥、大麦粥、小麦粥,米麦合粥、秫米粥、黍米粥、粱米粥、粟米粥等 。宋代豆粥的品种主要有黄豆粥、黑豆粥、绿豆粥、赤豆粥、豌豆粥、蚕豆粥、扁豆粥等十多种,其中以赤豆粥、绿豆粥最为常见,宋代的医学家也称赞赤豆粥 。医书记载一位吃素的妇女做产生小孩,七日后乳脉不行(通),服药无效,偶得赤豆一升,煮粥食之,当夜就行 。林洪《山家清供》还保存了宋代赤豆粥烹煮方法,简便可行:“用沙瓶(颈长腹宽的陶器)烂煮赤豆;候粥少沸,投之同煮,既熟而食 。”花卉和米谷煮粥,也是宋代粥品中的重要特色 。宋代较为流行的有梅花粥、茶糜花粥、菊花粥、桂花粥等多种 。梅花粥 “扫落梅英(落地的梅花),拣净洗之 。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 。候熟,入(梅)英同煮 。”这种煮粥的方法,录自林洪《山家清供》,在文人学士中最流行 。他们认为食梅花粥,即有“明目、益气、除烦、安神”之食效,又能表示高洁雅趣 。南宋田园诗人杨万里作诗说:“才看腊后得春晓,愁见风前作雪飘 。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