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上当的楚怀王:被张仪多次忽悠终致身死秦国

有人上当受骗 , 把钱拱手送人 , 事后说是让人下了迷药 。等到案子破了 , 原来却是因为贪小利而自己编造的谎言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那个面子在作怪 。如果说是因为一时鬼迷心窍上当受骗 , 总让人觉得有点儿利令智昏 。让他人下了迷药则不同 , 那是骗子太坏 , 自己是无法抗拒 , 这样面子上说得过去 。看起来在利益诱惑面前 , 人的智慧是会大打折扣的 。说起来这事不仅仅是市井小民会有 , 面对利益诱惑帝王君主同样也会头脑短路 。君主帝王上当受骗 , 损失的都是国家利益 , 他们一“昏”国家就要遭殃 。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就是这样一个利令智昏的上当受骗者 。一般说来 , 一个人被骗了一次 , 再遇上同一个人同样的事情 , 很少会有人再一次上当受骗 , 可是这个楚怀王却被张仪忽悠欺骗了两次 。哲学当中有一句话说 ,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这个楚怀王却实在是昏得很 , 居然在“同一条河流”中“淹死”了两回 。
张仪曾经想在楚国谋求差事 , 因为在和楚相国喝酒时相国丢了玉璧 , 怀疑是张仪所偷 , 就把他打了一个半死 。张仪到了秦国 , 却被委以重任 。秦惠文王十年(前328) , 张仪被任命为相国 , 这一年 , 正好是楚怀王元年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 , 秦国想攻打齐国 , 可是又担心齐国和楚国的联盟关系 , 于是扬言免掉张仪的相国职务 , 由张仪出使楚国 , 通过利益的诱惑拆散齐楚联盟 。
张仪到了楚国 , 好好地把楚怀王吹捧了一通 , 然后说:“秦楚两国所以不能友好 , 只因为大王您与齐国的关系过于密切 , 而我秦国君王最恨的莫过于齐国 。假如您能关闭关口和齐国断交 , 那么您今天就可以跟着我到秦国去 , 拿回来曾经夺取的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於地 。如此一来 , 齐国的势力削弱了 , 您对于秦国有恩德 , 还可以得到六百里土地 , 这真可谓是一箭三雕!”楚怀王十分高兴 , 把相国的玉玺赠给了张仪 。楚国君臣高兴的忘乎所以 , 马上和齐国断交 , 只等着到秦国去接受土地了 。
楚国不是没有人识破张仪的阴谋诡计 , 有个叫陈轸的人就劝过楚王 , 说 , 秦国所以看重楚国 , 正是因为楚国和齐国友善 。如果还没有得到商於之地就和齐国断交 , 是楚国自我孤立 , 秦国又为什么会看重一个孤立无援的楚国呢?如果秦国真心想和我们友好 , 那就先把商於的土地还给我们 , 然后我们再和齐国断交 。如果是先断交 , 后去索取土地 , 一旦被秦国欺骗 , 就等于增加了西边新的忧患 。西边有了秦国的忧患 , 北边又断绝了和齐国的友好关系 , 韩国和魏国一定就会来攻打我们 。我为楚国伤痛!
楚怀王没有听从陈轸的意见 , 和齐国断交 , 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接受土地 。
回到秦国 , 张仪假装从车上摔下来 , 在家养伤三个月没有露面 , 楚国所说的商於之地当然也得不到 。楚怀王还认为这是自己和齐国断交不彻底有关 , 就派了人到北方去辱骂齐王 。齐王非常生气 , 折断楚国的符节和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仪这才上朝 , 对楚国使者说:“您怎么还在秦国?从某处到某处 , 方圆六里土地 , 那是秦王赐给我的 , 您赶紧接受去吧!”楚怀王恼羞成怒 , 第二年春天派兵攻打秦国 , 结果惨败而归 , 八万名士兵阵亡 , 楚国大将屈匄(gai)做了俘虏 , 楚国的汉中之地也成了秦国的战利品 。楚怀王更加愤怒 , 动用全国兵力和秦国拼命 , 结果是又一次大败 。正如陈轸所说 , 韩、魏两国听说秦楚交战 , 趁机袭击楚国 , 楚国知道了这一消息 , 只得从秦国撤兵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