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们官运亨通: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割鸡焉用牛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些妇孺皆知的成语都来自《论语》,它们分别出自《阳货篇》、《子张篇》、《八佾篇》和《述而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书不在厚,有味则馨;言不在多,醒世则经 。
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 。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 。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 。孔子的命运从斯文扫地到送上神坛,风水轮流转,曾经几次起,几次落 。孔子曾经自我总结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曾“惶惶如丧家之犬”、断食绝粮的孔子创建儒家学说之后,寂寞了数百年,到了汉武帝时代时来运转,得到意想不到的重视,以至于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地步 。从汉武帝到康熙,历代帝王给孔子的封号由“文宣王”到“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先后成为五朝师者至尊 。孔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惟一的贵族,因为他的身份不受朝代更迭的影响 。孔子的历史地位高到什么程度呢?用他的粉丝朱熹的话来形容,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忽然到了五四时期,到处都喊“打倒孔家店”,我小时候还学过歌曲:“孔老二,是坏东西 。”几十年过后,国学又热了起来,又开始成为各种人的“心得”、“感悟”了,杂七杂八的“大师班”也举办起来,为大学带来利润,为老板们带来证书,在可预见到的将来,他老人家还会接着热下去,高烧不退 。
【孔门弟子们官运亨通: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正常吗?不正常 。越热越不容易看到真相 。那么孔子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先看看权威的书是怎么说的 。《史记·孔子世家》里,对孔子的生平有详细的记载 。从司马迁的安排可以看出孔子的历史地位 。《史记》中的“世家”,本来是记载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诸侯,却被列入世家,为什么呢?司马迁的意思是,孔子一生讲学,尤其是周游列国回来之后,专心培养、教育后一代,各国的精英分子多是孔子培养的,孔子做的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事业,他的言行思想也必将影响千秋后世,所以将他列入世家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 。
孔门弟子三千,贤者72人 。他们散布在各个诸侯国,成为各国的精英 。孔子在当时不仅仅学问最大,而且也是精英们的精神领袖 。孔子的“祖籍”是宋国,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孔防叔,孔子出生时,老爸叔梁纥已经是66岁的老人,3年后,父亲便去世 。后来因为宋国发生内乱,孔母颜氏便携子移居曲阜阙里,过着艰难的生活 。孔子后来回忆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在20多岁的时候在鲁国当过管理仓库和牛羊之类的闲官,后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快50岁的时候,才被鲁定公任命为地方的行政长官;第三年升为司空,相当于工程建设部长;第四年,51岁的孔子当上了鲁国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吧,并且代行鲁相职务 。这是孔子一生中当过最大的官了——摄行鲁相,也就是代理总理,但也仅仅三个月,就被季氏等人撵下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