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王统照:隐居租界孤岛出版抗战诗集

七七事变后,青岛危急,舅舅王统照举家迁往上海,为了躲避日寇的迫害,全家人隐姓埋名,生活陷于困境 。舅舅仍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写出了大量作品,出版了两本抗战诗集 。舅舅在上海期间,仍有众多好友登门,郑振铎曾送来一袋大米,无疑雪中送炭;风度翩翩的巴金是吕班路的常客 。到了1944年7月,舅舅作为作家主要收入的稿酬和版权收入已基本断绝 。
全家迁沪隐姓埋名四处避害生活困难
七七事变后,日本军舰炮艇云集胶州湾,青岛危急 。舅舅便返青接来家人 。当舅舅全家到达上海时,正是“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 。随后,母亲带着我的哥哥、姐姐和我乘船前往上海投奔舅舅 。
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弃守上海,日寇占领上海四郊、苏州河以北地区、南市和沪西,只有英美的“公共租界”和法国的“法租界”未被占领,形状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孤岛”,直到1941年12月8日,上海全部沦陷为止,史称“孤岛”时期 。当时为了避免日寇的迫害,舅舅迁居于法租界吕班路256弄7号内的一个白俄公寓中,舅舅租了四间房,楼上两间,楼下两间 。报户口时,舅舅改名为王恂如,籍贯为山东益都,职业为书店职员,兼业中医 。同时把我们安排在法租界金神父路,后来又迁居到雷米路 。当时我父亲丁叔言已参加了国民党驻山东部队的抗日活动,所以舅舅给我的母亲改名为王淑仪,我们姐弟改姓陈 。
我随舅舅在上海生活的六七年,正是他的困难时期 。舅舅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消费,而我父亲参加抗日后,在安丘山区打游击,山东已沦入日寇之手,母亲和父亲的联系完全断绝,只偶有可信之人帮忙捎个信报平安,经济供应已无能为力 。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舅舅要尽力支持,好在舅母善于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任劳任怨,从来不发怨言 。虽然困难,但是舅舅的朋友到来她总是热情接待,舅舅家中客人不断 。母亲常到舅舅家,我也乐意跟去,找大表哥济诚辅导功课,找三表哥立诚玩耍 。但我害怕二表哥金诚,他出生不久即患重病,为了抢救,服下猛药重药,性命保住了,神经却受了伤害,成为舅舅的最大负担 。舅舅不得不请来族人王青诚专门帮忙看管、照料二表哥,我们都叫他“王五哥” 。二表哥有时把我举得很高,我害怕了,就求救于王五哥 。王五哥大喊一声“放下”,二表哥就会听话地把我放下 。
身陷孤岛笔耕不辍,出版抗战诗集奏响战歌
这个时期,上海文艺界人士主要是在“租界”内活动,他们称之为“孤岛”时期 。舅舅身陷“孤岛”,但仍写出了大量抗战主题的作品 。
1938年4月,舅舅的抗战诗集《横吹集》出版,1940年4月又出版了抗战诗集《江南曲》 。有一次舅舅拿了一本书给我母亲看,这本书就是《横吹集》 。母亲读了之后曾对我说《上海战歌》这首诗使她特别感动,并找出其中的两段读给我听,其中有:
“谁曾忧怖这江头迷场的毁灭?
谁还担心这地方的‘元宵夜夜’!
在敌人的血雨中我们需努力求活,
求活――搏击,高呼,东,西,南,北,我们的国魂速归来些!”
“火灼的,钢刺的,这历年来的积恨,
像哲学家,我们太无用了,
慨叹着人类的愚蠢!
有今朝,一江春水红遍了两岸,
【著名诗人王统照:隐居租界孤岛出版抗战诗集】 为民族,为我们的苦难者,
我们还将一江血水还报敌人!”
1938年8月21日,舅舅在《文汇报·世纪风》发表了一首《你的灵魂鸟》,发出了对青年朋友的热情呼唤,其中有这样一段:
不要让黑暗阻碍了你,
有多少烛光在半天辉耀 。
不要惊惶群狼狗的嗥叫,
阴影中当心毒蛇的围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