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对房玄龄的态度大为改变,竟是因为长孙皇后的一句话

房玄龄是贞观时期最有名的宰相,他和唐太宗之间留下很多明君贤相的佳话 。但两人之间也出现过两次信任危机,一次房玄龄差点送了命,一次因为一个女人的保护才得善终 。
房玄龄是太原起兵后才加入秦王府的,尽管他和李世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尽管他积极为李世民的将来做准备,在人们的意识中,他还算不上秦王集团的嫡系 。这种观念在玄武门之变前夕表现得尤为突出 。
武德后期,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升级 。李建成为了打压李世民,让老皇帝李渊把李世民手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调离京城,还下令,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准回京 。但是,当李世民决定动手时,急需房玄龄这样的文臣谋划 。于是,李世民暗中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找到房玄龄,让他回京 。
房玄龄是个胆小的人,没有皇帝的命令,他真的不敢回去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空手而归 。
对这个结果,李世民很生气 。莫非房玄龄要临阵倒戈?不然为什么不听话了?毕竟不是嫡系人马,现在又不在身边,李世民对房玄龄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他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让他再去找房玄龄 。他还告诉尉迟敬德,这次如果房玄龄还不回来,马上杀了他 。
房玄龄乖乖回来了,并积极参与谋划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当了皇帝论功行赏时,房玄龄排在第一梯队,这让曾经有战功的李神通很不服气 。他质问李世民,自己从太原起兵到现在一直是忠实的追随者,而且战功赫赫,为什么功劳在房玄龄之后?李世民回答,别人打了胜仗忙着抢金银珠宝,房玄龄先去搜集当地的文书、户籍,房玄龄就是他的萧何 。
李神通无话可说 。看了,一场玄武门之变拉近了李世民和房玄龄的距离 。但李世民骨子里对房玄龄还是有信任危机 。
第二次信任危机出现在长孙皇后临死前 。史书没有记载房玄龄这次遭遇信任危机的原因,只说他遭李世民谴责,回家面壁思过 。
这时候的皇宫里,长孙皇后已经走到人生的最后时刻 。临终前,这个贤惠的女人还不忘嘱咐唐太宗:房玄龄屡出奇谋秘计,又在您身边这么久,一直小心谨慎,不该说的从来不多说一句话,如果不犯大错,请不要抛弃他 。
长孙皇后临终前一共交代了三件事,房玄龄是其中之一 。因为有这个贤惠女人的保护,李世民后来对房玄龄再也没有怀疑过 。出征辽东时,有人告房玄龄谋反,李世民听都不听,立刻让人砍了告密的人,还痛斥房玄龄对自己太没信心 。李世民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告诉房玄龄,自己对他绝对信任 。
房玄龄用自己谨慎的处事方式,化解了两次信任危机,虽然第二次长孙皇后的帮助,但帮助也是有前提的,长孙皇后看重的正是房玄龄的谨慎 。从此君明臣贤,两个人一起在历史上成就了各自的名声 。
【唐太宗对房玄龄的态度大为改变,竟是因为长孙皇后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