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文帝刘恒颇具帝王之术,他是怎么周旋于权臣之中的

周勃等汉初功臣诛杀诸吕,拨乱反正,废汉少帝刘弘而立代王刘恒为帝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位刘恒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老实可欺,相反,在他和善温柔的外表之下,隐藏者巧妙的政治艺术与高明的帝王心术,他能在一片春风化雨之中,巧施暗手,闲庭信步之间,便能抹杀威胁、收拢权力,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
所以,功臣集团退缩了,右丞相周勃率先主动请辞回家养老,只留老谋深算的陈平一人担任丞相,与汉文帝刘恒周旋 。
【为什么说汉文帝刘恒颇具帝王之术,他是怎么周旋于权臣之中的】然而,陈平身为三朝老臣,此时年纪也很大了,没几个月后便因病去世,他是平平安安的寿终正寝了,却把所有麻烦丢给了周勃 。文帝于是把周勃又请了回来,继续担任丞相 。
陈平是功臣集团的第一智囊,周勃最可依靠的政治盟友,他的死对功臣集团势力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然而周勃心内虽然害怕,却又不得不回到朝廷主事,因为文帝在陈平死后这段空隙,竟然接连提拔了袁盎、吴公、贾谊、晁错、公孙弘等政坛新星,这些人初生牛犊、生气勃勃,非常能搞事情,特别是时任太中大夫的洛阳天才儒士、大学者贾谊,此时年仅二十二岁,却名扬四海、才华横溢、意气昂扬,他到朝廷才一年就被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并提出了诸多新政,这些新政直指汉初功臣集团之利益,列侯功臣们气急败坏,于是一个个都去求周勃出山来搞定这些小毛猴子,不然大家的日子,可真就过不下去了 。
原来,贾谊新政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那些在朝廷中没有官职的列侯们回自己的封地去,那些有官职一时走不开的,也必须派自己的太子去,免得这么多侯老爷待在长安多生事端 。文帝一听,对这新政真是太受用了,想当初,诸吕能被轻易平定,就是因为列侯们在长安可轻易串联结党,这股政治力量实在太强大太可怕了,足与皇权抗衡,所以必须将他们驱离长安政治中心,予以分割、削弱、化整为零,以便于朝廷管理与控制;同时也可腾出位置,给文帝起用的新人让位 。
当然,在官方语言中,刘恒说让列侯们回封地,为的是减少转运物资之费 。当然这也很好笑,汉初迁了上万强宗豪右到长安三辅,他们耗的粮食难道会比百来个列侯少?
不过很可惜,刘恒想的很美,说的也冠冕堂皇,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你想,这世上谁舍得离开首都这个花花世界与权力核心,跑去偏远的乡下当土财主呢?特别是被封在南方或者边塞地区的人,他们都一个头三个大:北方边塞临近匈奴,又冷又危险;南方地区则条件更艰苦,又是瘴气又是蛇虫鼠蚁的,列侯老爷们恐怕没去几天就得西登极乐了;所以汉文帝三令五申催促大家走人,老爷们就是死不肯挪窝,并且推出周勃来带头阻挠新政 。周勃也不想自己儿子去绛县吃黄土,且又听说文帝还准备破格提拔这小毛猴子成为公卿,担任国家级领导干部,这可成何体统!于是他天天领着颖阴侯太尉灌婴、御史大夫冯敬、东阳侯张相如等一帮老家伙在文帝面前闹,说贾谊“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乱事 。”搞得文帝不堪其扰,同时也对周勃忍耐到了极点,于是他决定以一子换一子,以牺牲贾谊为代价,扳倒周勃这个大绊脚石 。
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12月,文帝下诏:“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 。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将周勃再次免相,要他带头回封地 。周勃在朝中资历最老、威望最高,他都去封地了,谁还敢不去?
当然,为了平息众怒,安抚周勃这些列侯功臣,文帝同时将贾谊贬去做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长沙国处汉朝南方最偏远、也最穷最差的蛮荒之地(才二万五千户,封邑比周勃也大不了多少),所以贾谊看似升官,其实相当于被流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