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劝诫武则天勿因男色误国:不要再添男宠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一般历史上的皇帝后宫很多美女,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就待后宫临幸妃子了 。而武则天虽然是一个女人,但是她的好色一点也不逊色于任何皇帝 。
其实比起历史上的许多男性皇帝,武则天的后宫已经是很小了,而且她也没有因为享乐抛弃了黎民苍生,还是被她治理得井井有条 。对于自己的后宫,武则天虽然溺爱,但并不放纵,再加上她本人以严狠出名,所以当时的满朝文武很少有人对此加以劝谏 。然而事情到了后来,控鹤府在最高长官张易之的精心打理下,男宠日益增多,服务内容从单一的提供“男性温存”,逐渐增加了曲宴供奉 。
泡在美男堆里的武则天虽然已处七十多的古稀之年,但经不住诱惑,经常在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和诸武的陪侍下,通宵筵宴 。长此以往,她的身体肯定是受不了,但是大臣们知道,谁劝谁倒霉,因为这是在逼皇帝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一不留神,进天牢算是轻的 。
就在其他大臣们沉默的时候,大名鼎鼎的狄人杰出场了,不过话说回来,满朝文武也只有他出场才会有效果 。很多电视剧里都描述狄人杰与武则天的关系如何如何非比寻常,《护国良相》里更是把二人写成了人前玩笑打趣的朋友,这些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多少符合史实 。公元700年狄人杰去世时,武则天令朝廷哀悼三天,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说朝廷没人了,足见她对狄人杰的倚重和信任 。
网络配图
说起来,狄人杰和武则天还是老乡,都是山西人,前者在并州(今天的太原),后者在文水,两地相距不算太远 。不过狄人杰成为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不是因为二人的同乡关系,而是因为他的卓越才干和刚直不阿的性格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 。大理丞是专管司法的官职,狄人杰一到任就展示出了惊人的断案能力,短短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牵扯到的人多达17000,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大神探 。而且他正直清廉的作人风格,也受到了老百姓的称颂 。
这时的唐高宗已经体质变弱,不得不在背后升起一道帘子,请武则天坐在后面指挥自己 。唐高宗不比父亲李世民,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欠缺名君风范,比如仪凤元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与和左鉴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干了一件蠢事,竟然误砍了太宗陵寝的柏树 。老子的坟地被人动了,高宗自然不是一般的生气,当即命令治二人的死罪 。依仗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狄仁杰上奏说二人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二人)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掌握天下人生死的皇帝不发火已经够可怕了,发火的皇帝就更可怕了 。然而狄仁杰面不改色,立即开始当堂辩护:“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 。
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 。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知识就是力量,唐高宗在法律专家面前自然无言以对,最终,帘子后面的武则天的强势干预,高宗被迫改变了主意,赦免了二人的死罪,改为将他们流放至岭南(今广东) 。几天后,狄仁杰被拔擢为侍御史 。武则天还特意把他找来,夸奖道:你日前所言,令哀家深深感佩 。在那样的场面敢说那样的话,勇气可嘉,值得嘉勉 。
网络配图
如果说这次事件是唐高宗违心的决定,那么后来他称赞狄人杰“大丈夫”则是心甘情愿的 。调露年间,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让狄仁杰负责布置路上的吃喝拉撒 。当时的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另外开辟御道 。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于是这条命令被废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 。唐高宗听说后,随口赞叹:“真大丈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