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大清太后慈禧: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 二 )


“慈禧的一生当然有她积极的一面 。”她重用了几个对江山社稷举足轻重的汉人,为国家积聚新的政治力量 。她还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幼童,也是在慈禧的支持下促成的 。人们对慈禧“祸国殃民”的印象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慈禧从26岁发动政变掌权到74岁去世,统治中国48年,从咸丰到宣统,清王朝是每况愈下的,她自然要对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负责 。不管这当中有多少客观原因,作为执政者,慈禧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期间中国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科技方面,都发展缓慢 。对内同太平天国的斗争,面对西方外敌的入侵,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慈禧始终没有很好的对策 。因此给人感觉她是个不可原谅的历史罪人 。”
对于清末的这些问题,慈禧的个人责任:“首先是对恭亲王奕和荣禄的使用 。奕偏向于改革,荣禄偏向于保守,但是慈禧把奕废掉,自然就堵塞了国家改革的道路,重用荣禄就使国家朝着更加保守的方向而去 。面对戊戌变法,慈禧过于强调个人权力的掌握,没有以国家、民族大局为重,搞政变把光绪囚禁起来,把主张革新的人杀的杀关的关,驱赶的驱赶 。慈禧在光绪年幼的时候'垂帘听政’对稳定政权尚算有些意义,但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慈禧的做法是历史的倒退 。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皇位继承要经过贵族会议讨论,还有一点贵族的民主,还是为了国家、民族选最优秀的继承人 。而慈禧选择皇位继承人局限在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两姓的交叉点上,这自然选光绪,不是选优而是选亲 。另外,慈禧对义和团运动处理不当,没有在政策上很好地化解矛盾 。
清朝最终覆亡,可以说是多因一果,责任并不完全归咎于慈禧,如果当时让同治或光绪来执政,也未必就能改变清王朝的状况,也许中国衰落得会更厉害 。毕竟慈禧还是善于用人的,也能笼络一批人才,维持国家机器的基本运转 。“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绪)宣(统)哀世的基因 。那些基因不停变化发展,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清朝灭亡 。”在女性和政治人物之间,全面地还原慈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她是一位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女人,她的政治人生中富于女性色彩,宫闱生活之中又有着“女皇”的印记 。“一个精致的女人,一个富于个性的女人,一个无所畏惧的女人;一个大胆的女人,一个不顾后果的女人,一个败家亡国的女人 。”或许向斯对她的这句评价更接近真实的慈禧 。
【永远的大清太后慈禧: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