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究竟凭什么成为大清第一王?多尔衮传奇一生

顺治帝登基两个月后,就是顺治帝元年的元月,按今天通行的说法,叫1644年 。对,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开始的 。
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气晴朗,霞云如万朵玫瑰在东方波涛那样翻卷着怒放,清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飞向四面八方 。云雀在高空,知了在树上,纵情歌唱并且热烈议论 。
和平终于回到了人间,万千生命在人间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 。如果说要有什么神圣的话,那么,这就叫神圣了 。是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神圣的了 。生命是神圣之最 。
两个月前,即4月30日,李自成给北京城留下一片废墟,还有废墟上久久散不尽的烟火,然后,他匆匆地逃走了 。现在,绿草长出来了,鲜花开起来了,京城里的军民们在大兴土木,重建家园 。全城内外,到处呈现复活与新生的景象 。
披一身霞光,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 。他像皇帝上朝一样,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 。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 。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他至刚,也至柔 。
这位摄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纵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充满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飞旋,声震屋瓦 。
让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这位叱咤风云的大清第一王 。
多尔衮的传奇一生:
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生,清顺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逝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少年的时候,多尔衮就多次随父兄出征蒙古与明朝,是满洲有名的娃娃英雄 。因为屡建功勋,16岁那年,他获皇太极赐予“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并且成为正白旗的旗主,成为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 。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少年,骑在战马之上,不仅仅是光彩照人,他的目光穿过硝烟,看得比其他将帅更为辽阔 。
他的八哥皇太极逝世后,他和大他13岁的堂兄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即帝位 。第二年,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率八旗军入关 。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顺治帝曾加封至“皇父摄政王” 。顺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他病死在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 。不久,顺治帝又追论其生前谋逆罪,削去了他的王爵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弘历追念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勋,复还他睿亲王封号,追赠谥号“忠”,神位列于太庙之中,配享列祖列宗 。
多尔衮十五岁那年,父亲努尔哈赤去世 。他和同母哥哥阿济格、同母弟弟多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按照古人传下来的殉葬规矩,用弓弦扣环的办法自缢 。
那天早上,太阳红红地照着纸窗上面,母亲阿巴亥盛妆端坐在清宁宫的大殿里,从容不迫地将弓弦环在颈上,扣在一条绫子巾上,那是皇阿玛努尔哈赤生前送给母亲的,洒着桃花红点子的绫巾子 。母亲回头深情地看了看跪在众大臣中间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表情无化的眷恋 。母亲凝视了许久,才对他们说:“好好听皇上的话,听哥哥们的话,额娘侍候你们的皇阿玛去了 。”说罢,满面微笑,引颈自缢 。
这是女真人的古老风俗,认为女子殉夫是一种最高的光荣 。兄弟三人和皇太极,还有诸王大臣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着母亲一点一点归去 。
大殿里的气氛,庄严肃穆,宫廷乐师奏起了古乐,那乐声仿佛从天上飞来,又飞回了天上 。
这个壮烈的场面,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刺激,同时,也是他坚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
皇太极看着这位14弟在悲痛中长大,对他一向呵护有加 。对八哥的厚爱,他心领神会 。多尔衮不负皇恩,他参加了太宗时期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每次战役中他都有优异的表现,他逐渐成为著名的军事统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