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告密导致维新失败?所谓告密只是老实交代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八月初五下午三点钟,一辆从北京驶来的蒸汽火车轰隆着在天津站停下 。站台上顿时喜乐喧嚣,等候多时的天津文武官员来了精神,纷纷向一位下车的大人物涌去 。
这位大人物就是进京陛见归来的三品按察使衔、督练小站新军的袁世凯 。他刚刚被光绪皇帝擢升为二品顶戴、候补兵部侍郎--这就是满城文武官员热脸相迎的原因 。
袁世凯高兴地和大小官员一一致意,跟着进入早已筹备的盛大的欢迎会 。似乎天津全城的官员都来了,场面颇为热闹 。天津是督府所在地,但二品侍郎也算是屈指可数的高官了 。在场的许多人眼看昔日的同僚现在进步到自己的前头去了,心情复杂,羡慕、妒忌和巴结的心态各有 。而老袁一如既往的亲切、热情,不慌不忙,请皇上、太后圣安,入座同大家行礼如仪,再激动地转述陛见盛况,表态"天恩浩荡""效忠皇上"云云 。最后,袁世凯与各位告别,出站,奔赴直隶督署 。
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是荣禄 。作为老袁的直接上级,荣禄一直认为袁世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举荐、笼络他 。如今袁世凯荣升了,众人想当然地认为荣禄肯定准备了盛大的宴会给爱将接风 。
谁知,袁世凯一入督府就被荣禄"扣"住了,而且这一"扣"就是数日之久 。
就在第二天,北京城发生了可怕的政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在历史关键时期,天津督府内发生了什么事情?袁世凯风风光光、风平浪静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袁世凯并不属于荣禄他们的圈子 。他发迹于朝鲜,最开始是李鸿章的人 。甲午战争战败后,李鸿章的势力元气大伤,袁世凯也从朝鲜撤了回来,成为官场的散兵游勇 。他开始上下走动,交结各种人物,图谋东山再起 。当时朝野对旧式军队失去了信心,袁世凯就撰写编练新式军队的书籍,向各方呈送,最后被荣禄等人看中,去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了 。在袁世凯这一时期认识的人中,包括康有为等人 。袁世凯曾向光绪上书,建议变法 。1895年夏,康有为第四次上书,都察院和康有为任职的工部都不肯传递,最后还是袁世凯通过督办军务处代递的 。维新派成立强学会,袁世凯是发起人之一 。袁世凯和康有为的关系很好,袁世凯去小站之前,康有为等人为他设酒饯行 。
袁世凯亲近康有为等人,无可厚非 。袁世凯内心赞同变法、光绪皇帝支持变法、维新派能为袁世凯升迁出力,无论是忠君报国还是谋求个人发展,袁世凯和维新派混到一起去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变法开展后,一会儿是礼部六堂官被革职,一会儿是几天后谭嗣同等四位军机章京顶替旧人上任,朝野纷纷扰扰 。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接连受到鲁莽的打击,大惊,内心更加厌恶维新变法 。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有为等人"针锋相对",寻求军事外援 。这个外援就是天津的袁世凯 。于是七月底,光绪皇帝召见了袁世凯,越级提拔为兵部侍郎,并赋予专管练兵大权 。袁世凯非但没有喜悦,反而在宫廷的各种眼光注视下惊得冷汗直流 。维新派鲁莽冒进至极,紧接着决定开懋勤殿,专预新政,企图踢开军机处,成立新的施政机关;八月初又召见伊藤博文,鼓吹任用甲午战争的仇敌为大清的客卿 。维新派的手伸得太长、胃口太大了,保守势力忍无可忍 。既然维新派不客气,保守势力也要不客气,要"刺刀见红"了 。
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密奏慈禧太后,轻视太后重新训政 。保守势力正式准备政变 。有所预感的光绪皇帝在前一天(八月初二),给康有为密诏:"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分子接到诏书,痛哭失声 。他们没有躲避,而是孤注一掷,决定通过军事政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 。找谁的军队发动政变呢?康有为记得袁世凯曾写信愿意为维新"赴汤蹈火,亦所不辞" 。当日夜里,一身豪气的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住的法华寺,假传圣旨,要求老袁出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废黜慈禧 。袁世凯又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新军虽强,但周围有军力更多的其他部队,况且小站离北京三百里路,长途奔袭颐和园无异于异想天开 。总之,康有为等人的政变机会就像小孩子在做白日梦 。袁世凯明知不可为,但谭嗣同慷慨激昂,逼他表态,袁世凯不得不表态效忠光绪,拥护政变 。当晚,谭嗣同和袁世凯没有商定政变细节 。八月初四,康有为离京而去,留在北京的谭嗣同、梁启超和袁世凯还是没商定政变细节 。就在初四这一天(9月19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宣布将光绪由大内移驻瀛台 。保守势力提前开始政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