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掘墓鞭尸真相:多尔衮悲惨结局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掘墓鞭尸真相:由于多尔衮生前一直处在满洲贵族内部明争暗斗的中心,树敌颇多,并遭顺治帝忌恨 。在他死后仅两个月,即顺治帝亲政第二个月,皇帝遂下诏,以14项大罪为由,削去多尔衮官爵,籍没其家产入官,除多尔衮母子并妻罢追封撤庙享之外,对死去的多尔衮还采取了掘墓鞭尸这种古老的严厉惩罚 。当时,有一外国传教士记述说:“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 。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与此同时,座落在明南宫的睿王府被废 。其亲信多人先后被处死或被贬革 。
7年的摄政生涯
清入关后,多尔衮以统军入关,定鼎中原之首功,开始了长达7年的摄政生涯,一路走来,逐渐位高权重,势焰莫当 。
顺治元年(1644)十月,当世祖福临于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 。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 。体现在诸多方面:
关于俸禄,多尔衮为30000两,而辅政王济尔哈朗是其一半即15000两,诸亲王则为10000两 。
关于冠服,多尔衮所戴之冠,“帽顶用东珠十三颗,金佛前嵌东珠七颗,后金花嵌东珠六颗” 。多尔衮所佩玉带,“每板嵌东珠六颗,猫睛石一颗”,为浅黄色 。多尔衮逢朝贺则穿八团龙服 。比较之下,与皇帝非常接近,如其冠只是东珠数少1颗,其朝服亦仅比皇帝龙袍少一龙而已 。
关于府第,多尔衮府第的“房基高十四尺,楼三层,覆以绿瓦,脊及四边俱用金黄瓦”,时人都知多尔衮的“府第之制高广比于皇居”,相差无几 。
顺治二年(1645),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 。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 。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 。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 。上述所有仪注都表明一点,即多尔衮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顺治三年(1646)五月,多尔衮以为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铃印,十分不便 。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 。从是年起,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只是在每一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 。而辅政王的仪仗则只有15种,明显逊于多尔衮——多尔衮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 。
顺治四年(1647)以后,如果官员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还称作“九王爷”,或是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 。而且“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衮再不用向顺治帝行礼了 。
顺治五年(1648)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 。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 。而且,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 。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
随着多尔衮的势焰莫当,其贪欲也日益膨胀 。还记得顺治二年(1645)的时候,因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即一把火烧了紫禁城,故其时正在营修宫室 。时为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曾问,听说明朝修皇极殿(即清朝之太和殿)一座宫殿的费用就达6百万,是真的吗?大学士答道,不错,而且恐怕还不止 。多尔衮当即叹息道,一殿之工就花费6百万,太奢侈了!大凡天下事都应适中,太过与不及都不好 。可是到了顺治七年(1650)七月,多尔衮却说京城地污水咸,夏季湿热无法居住,所以需修一城避暑,并向国内直隶、山西、浙江等九省加派白银250万两征用 。曾几何时,因国家财政一直入不敷出,多尔衮为此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可此时却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天下人于不顾,竟行明末弊政而加派赋税 。人变得真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