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究竟是谁?揭秘朱三太子扑朔迷离的真相

有明一朝,朱家皇族中有"两个"人物的行踪扑朔迷离 。一者为建文朱允炆,而另一个就是亡国时的“朱三太子” 。但翻开历史我们惊讶的发现所谓的“朱三太子”并不单单指的一个朱慈炯 。原来“朱三太子”的主角有好几个,而他(他们)扑朔迷离的行踪也有很多版本 。到底是哪个版本可信其实已经早都不重要,因为光“朱三太子”这个名头,其背后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道,或者更准确的讲叫猜测 。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1644年3月,李闯兵围北京,明廷倾覆在即 。其时,明崇祯帝膝下尚有三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 。当城外呐喊声渐进之时,乾清宫中,崇祯含着泪亲手给他的这几个儿子换上了破衣,并叮嘱太子、时年十六的朱慈烺,“带弟出城,他日报父母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历史(或者说正史)所记述崇祯太子,就记述到这个地方 。后来谈迁编著明史时,也曾有“今太子无踪,执笔,其何所适从”的为难 。
探究跑出乾清宫的这三个崇祯最后的希望之星,所谓的正史一点指望也没有 。现在我们只能靠所谓的野史、坊间的传言等等来猜测 。
关于明末太子,显然“朱三”的知名度最高,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仔细的梳理一下,坊间的各种传言,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其实“朱三”这个名头有很大的张冠李戴的嫌疑 。而这个嫌疑就是我们听到的很多故事其实是太子朱慈烺的而并不是朱慈炯的 。那么为什么“朱三”的号这么响亮,而真正的太子朱慈烺反倒没这么响亮的名号或者说号召力呢?把他们放在一起讲实在太绕了,所以不如我们把他们三个分开来说,这样就会更清楚一些了 。
明亡于李闯,崇祯在煤山上以发掩面,留下绝笔后就“死社稷”了 。人们的注意力这才开始转移到太子朱慈烺的身上,肯定是作为国本的朱慈烺,不会是永、定二王 。一时间关于太子行踪,说法各一,有很多版本 。
主要有:
一说,被李自成捕获杀死 。
二说,被李自成挟持西行 。
三说,被高起潜收留 。
四说,被其外祖父周奎送交清廷处死 。
五说,逃至南京后被多铎捕获杀死 。
六说,在广东出家当了和尚,地点也说的有鼻子有眼,就是阴那山灵光寺 。
七说,跟建文一个样子,下了南洋,不知所踪 。
这么多说法,仔细梳理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么多的说法其实也不是光说的朱慈烺一个,很有可能也是把三个人的所有传说总到一个朱慈烺的头上了,坊间传言通常都是如此 。那朱慈烺的下落到底咋样呢?个人浅析其肯定是死了,而且当时的民间肯定也是认定其死了,要不然后来种种的反清复明的大旗,写的就不会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号了 。只有太子死了,人们才会打出朱慈炯的名头 。
所以,太子朱慈烺的下落就是死了 。《石匮书后集》中的两种说法,也跟坊间的被其外祖父周奎送交清廷、逃至南京后被多铎捕获处死的说法相互印证 。
这两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因为当时李自成围住北京,带着几个太监的“朱三”们当时就逃出北京的可能性不大,被李抓住的可能性很大,而短短43天后,李自成就兵败一片石,然后又挟持他们出京,在混乱中“朱三”们趁乱逃出,这个是可能性最大的,而他们逃出后或去北京找外祖父周奎、或去当时南京的朱由崧处又是最可能的两种最佳方案 。而这么一推断,那么多的传言也就能大致连的上了 。而关于其死在清廷下的两个版本显然就成了最可信的版本 。
我们先说第一种,被其外祖父送交清廷处死 。这个确实有,因为很多记述都有,多尔衮在北京杀了一个所谓的“假太子” 。那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朱慈烺被李自成抓获后,李自成并没有杀他,李自成见到朱慈烺,令其下跪,太子怒:安能跪反贼 。李自成又问:你朱家何以丧天下 。太子忿恨:不该用周延儒等奸臣 。李自成道:算明白 。太子又问:为何不杀 。李自成道:你无罪,我不妄杀 。遂将朱慈烺留置西宫,封宋王,而太子不为屈 。而不久后,李自成兵败出北京,裹挟太子在其中,在路上,太子从大顺军中逃出 。可能是他要寻找亲人,于是其折返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 。后被人发现,于是周奎怕牵连一家,所以就向多尔衮献出了朱慈烺,这个地方,有的野史甚至演绎出了其在外祖父家于自己的姐姐长平公主相逢的情节,并且说是因为是两人抱头痛哭而惊动了邻居、巡捕所以周奎无奈将其献出 。但不管这么说周奎都是献出了自己的外孙子,而且一口咬定其不是自己的外孙,是冒牌 。多尔衮找人来认,太子的老师谢升也说是假的,而当时的刑部主事钱凤览却力争太子是真的 。最后太子是以“假冒太子的罪名”被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