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廉洁背后有神秘监督机构!诸葛亮小故事( 二 )


诸葛亮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清廉许诺 , 《三国志》赞叹其“及卒 , 如其所言” , 等他死后 , 人们发现他的清廉跟他所说的一模一样 。
以上罗列的材料说明诸葛亮其实也面临巨大的物质财富诱惑 , 然而 , 他的节操为什么没有碎为一地呢?固然与个人修养有关 , 我们还要看具体的时代背景 。
东汉的人品监督
士人如果口碑不好 就无地自容
诸葛亮、曹操、刘备这一批三国巅峰级别的人物 , 其实都是东汉培养出来的精英 。两汉的文化除了铸造他们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外 , 也铸造了他们非凡的人格 , 这往往是人们所忽视的 。东汉是一个提倡什么风气的时代呢?它是一个很看重口碑的时代 , 而具体的口碑就是对于人物的“品藻” , 即对于一个人物品行才能的界定 。这项工作是由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师主持 。
当然 , 后期的东汉风气十分败坏 , 汉桓帝和汉灵帝是出了名的昏君 , 卖官弼爵 , 民不聊生 , 导致黄巾起义 。然而 , 在士大夫、读书人这个群体里 , 却还近乎“顽固”地坚持高尚的节操 。士大夫们当中的德高望重者 , 会经常对一些人物作出品评和界定 , 这叫做“清议” 。尽管“清议”并不影响其仕途和经济利益 , 然而 , 只要稍有羞耻感的人就会为之不安 。
《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提到 , 东汉的高官崔烈高居朝廷三公的位置 , 具体职位是司徒 , 当年汉献帝逃难就躲在他家 。崔烈品学兼优 , 但是他这个司徒的位置却是通过捐钱五百万得到的 , 为此他常心中不安 。有一次 , 他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 , 于议者何如?”就是说舆论状况如何 , 崔钧回答得很实在:“今登其位 , 天下失望 。”老爸您坐在司徒的位置上 , 天下人对您很失望 。崔烈难过得连死的心都有了 , 于是问这是为什么 , 崔钧还是回答得很实在:“论者嫌其铜臭 。”议论的人嫌你铜臭味太浓 。
【诸葛亮一生廉洁背后有神秘监督机构!诸葛亮小故事】辛弃疾词云:“求田问舍 , 怕应羞见 , 刘郎才气 。”讲的是东汉末年的士大夫许汜 , 到处买田买房 , 追求个人生活的安逸 , 有一回见到刘备 , 被刘备当场鄙视:“天下苍生等着我们去拯救 , 你作为士大夫却还好意思去买田买房 , 趁早离我远点 。”
三国时期仍然受东汉风气的影响 , 喜欢品评人物 , 魏蜀吴之间也互相评论人物 , 也有口碑 。例如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在东吴效力 , 孙权有一回对诸葛恪说:你叔叔是周公一类的人物啊 。设想诸葛亮如果表现得很不堪 , 估计诸葛恪在孙权面前也会抬不起头来 。
而敌人的口碑 , 也会对人形成约束和激励 。蜀灭亡时 , 魏军严禁在诸葛亮墓地砍柴 , 还录用诸葛亮的孙子为官吏 , 诸葛亮是他们的死对头 , 却得到他们如此之敬重 , 还不是因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廉洁奉公 。
自我监督与约束
铸就诸葛亮伟大人格
口碑是一种自然的监督机制 , 不能量化考察 , 要用巨大的诚信来支撑 。刘备三顾茅庐 , 仅仅是重视对方的才吗?我们不妨将此事与刘备对许汜的态度联系起来 。许汜求田问舍 , 刘备不客气地说离我远点 , 设想如果诸葛亮也跟许汜一样是个贪财之辈 , 刘备会老大远地去拜访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