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三 )


乾隆翻案 , 并不只是为个别人翻 , 他提出要给四种人翻:守城战死与被俘处死者;不甘国亡而在家自杀者;抛妻弃子为复明而四处流亡者;至死不入新朝做官者 。“凡明朝尽节诸臣 , 即同为国抒忠 , 优将实同一视 。”同时给他们出台了褒奖条例 , 主要有:根据抗清者原来官职大小与抗清事迹影响大小 , 给予专谥或通谥;可以列入忠良祀 , 并由翰林院撰写谥文 , 容许立碑写传据说 , 乾隆给这些人平反的 , 多达三千余人 。
可是非常怪异的是 , 在大规模表彰明末抗清者同时进行的 , 是他大规模地打压与镇压当时怀明者 。明朝已亡百多年 , 这些人仍然怀念 , 不是更体现忠心么?为什么用两重标准呢?纵观历史 , 罗织文字狱最多者 , 可能非乾隆莫属 。他所办的文字狱的划线标准 , 一言之就是:不忠 。不论是真的不忠于清 , 而是假的或者说他疑心不忠于清 , 他都是杀无赦!比如 , 他翻湖南山野秀才曾静策动岳钟琪一案 。他爹雍正把曾静的思想改造过来后 , 被判不死的 , 乾隆一上台 , 却是格杀勿论 。这里头乾隆有甚指导思想呢?其实翻曾静案与翻袁崇焕案、翻钱谦益案、翻史可法案都是一脉相承的 , 都是以忠字为翻案标准 。他对袁崇焕等以不忠为忠 , 对钱谦益者以不忠为不忠 , 都是以忠字划线 。乾隆如此强调这个忠字 , 是很有深意的 , 既欲以之服务为当朝盛世 , 更有为末世早做打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清朝灭亡也是有时的 , 到那时候 , 谁将反清呢?清朝末世是需要钱谦益还是需要袁崇焕?乾隆当然得为子孙谋 , 为筵席散时预留空间焉 , 可以多一晌苟延残喘嘛 。现在把这种忠奴观念树立起来 , 深入人心 , 成为大清子民的思想基因 , 那当然好 。
与钱谦益的“进退无据”相比 , 乾隆是特别进退有据 。当时招降纳叛 , 他意志坚定;现在尊敌杀盟 , 他目的如一 。钱谦益反反复复 , 说明他有心理斗争 , 可恨之处有可怜 。一切都在乾隆的掌控中 , 猫戏猴 , 虎逗羊 。满清把钱谦益、曾静戏来逗去 , 如此之进退有据 , 比钱谦益们之进退无据 , 更是可怕十二分 , 这叫:平生谈节义 , 百死事君王 , 进退都有据 , 政治哪有光?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