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多神童:诸葛恪从小的口才就为人惊叹

诸葛恪(203一253),字元逊,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 。诸葛恪幼年聪慧,闻名一时,年轻时就任骑都尉 。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临终托孤于他 。他聪明机敏,口才很好,较有作为,但性格刚愎自用,一生颇耐人寻味 。
诸葛恪幼年就聪慧机敏,口齿伶俐 。长大后一表人才,身高七尺六寸,鼻梁大而前额宽,说话时声音洪亮 。他头脑敏锐,能言善辩,随机应变,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 。孙权早就听说过这位神童的传闻,诸葛谨带来一见,惊奇地说:“蓝田生玉,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使孙权吃惊的还是这位神童的口才 。
诸葛谨脸面狭长,有人讥笑为驴脸 。一次孙权大会群臣,诸葛恪随父前往 。孙权好戏谑群臣,他让人牵来了一头驴子,并在长长的驴脸上题字“诸葛子瑜”,子谕为诸葛瑾的字 。众臣大乐,诸葛瑾也很尴尬 。诸葛恪这时却跪在孙权面前说:“臣乞请用笔加两字” 。他拿笔当即在“诸葛子瑜”后面续写了“之驴”二字,孙权与群臣见状捧腹大乐,立即将驴子赐与了诸葛恪 。
诸葛瑾事奉孙吴多年忠心耿耿,孙权对他十分敬重,时常对人说:“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 。其弟诸葛亮跟随刘备,其才能更是闻名当时 。一日,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与叔父相比,谁更贤明?”诸葛恪答道:“臣父更贤明!”孙权反问:“为什么?”诸葛恪戏谑地说:“我父亲知道的事,叔父不知道 。”孙权又大笑不止 。
孙权宴群臣,让诸葛恪行酒 。行至张诏面前,张昭已喝过一杯,不肯再饮,笑着推辞道:“老夫不能再饮了,年轻人对老人要有礼貌 。”张昭在东吴德高望重,当时年事已很高,又是孙权兄孙策临终的托孤大臣之一,朝野人人敬重 。一般若他不饮,亦就不再勉强 。孙权知诸葛恪善于辞令,戏谑地说:“你能说得张公无言对答,他就饮 。”只见诸葛恪手执酒杯再次来到张昭面前,调侃道:“老将军一定要饮这杯酒,从前尚父子牙年过九十还习于军旅,不敢称老 。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我等在前;酒食之事,将军应在前,我等在后,这怎么能说不敬老呢?”年满花甲的张昭当即无辞对答,无奈只好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其实,在东吴有“智囊”之称的张昭前不久刚领教过这位口齿伶俐的年轻人 。
有一次,孙权正与群臣在殿中议事,不一会儿有几只白头翁停在殿前 。孙权何众臣:“这是什么鸟呢?”话刚落音,诸葛恪抢先回答:“白头翁 。”张昭心好不自在,在座者数他年龄最大,资格最老,往常孙权问事,众大臣都是等他先说 。今天,诸葛恪这小子胆子不小,恐怕是随便说个鸟名欺哄孙权,哗众取宠 。想到这里,张昭就对孙权说:“诸葛恪欺哄陛下,我没听说过有叫白头翁的鸟,若有白头翁的话,诸葛恪找出白头母来 。”孙权和众臣都点头称是 。诸葛恪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有白头翁不一定就有白头母,有一种鸟叫鹦母,那请张公找出鹦父来!”张昭无法对答,孙权和众臣又一次大笑 。
诸葛恪曾把一匹好马献给孙权,先把马耳朵上钻了个眼 。当时,在座众大臣都很惊讶,大臣范慎当即站起来嘲讽他说:“马虽是牲畜,但英姿雄伟,察气于天,今天你伤残其耳,岂不伤仁?”诸葛恪立刻答道:“母亲对于女儿,恩爱可谓至尽了,给女儿穿耳附珠,何伤于仁?”范慎无言可答 。
由于诸葛恪能言善辩,朝中上自孙权、下至大臣们都有时与他故意争辩逗趣 。但他既不失礼仪,又答得得体 。
太子孙亮一次嘲笑他说:“诸葛元逊应吃马粪 。”诸葛恪当即回答:“愿太子食鸡蛋 。”孙权在旁不解地问他:“别人让你吃马粪,你怎么却让他食鸡蛋?”他回答道:“那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孙权听后大笑不止 。